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议行为下的政府公信力弱化及路径

一、政府公信力的发展现状

(一)政府公信力的弱化趋势近年来,各种突发事件成高发态势,对我国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政府公信力呈现递减的趋势,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正如乔治·弗雷德里克森所指出的,“工业化和科技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膨胀、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诸多社会问题,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了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客观上引发了政府的信任危机”。另一方面,那就是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公众对政府期望的增长与政府不能有效地满足人们的期望之间形成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存在,其中不乏政府职能超载的影响。虽然我国还没有如同西方进行连续严密的民意调查,但这种公信力的下降还是通过各种突发事件反应出来。事件“发生——隐瞒——瞒不住——虚报——谣言——被迫公布真相——民众谴责”似乎已经成了某些地方政府处理突发事件的固有准则。政府在事发后的第一反应是封杀言论和信息,造成了民众对真相的猜测和质疑。等到迫于压力,不得不公开信息时,政府的角色难免会陷入被动,民众的质疑也因此指向政府的公信力。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法完全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而对突发事件,我们过去大多采取先封锁消息进行“冷处理”,等查明真相后才由有关部门通过媒体发通稿,公开事件前因后果。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公众不能迅速从正常渠道得到信息,就会转而求证于其他渠道,而那些不规范渠道往往是谣言的源头。正确意见不去占领舆论阵地,谣言就会去占领。在突发事件处理中,政府行政行为失范,再加上个别部门党风、政风和人风不正,对突发事件处置失当,致使危机扩散、复杂和失控,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或不良的严重后果,直接造成政府公信力的流失。


(未完,全文共3253字,当前显示7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