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产业结构差异的财政支出透析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优化一直是我国政府政策的重心之一。1997年~2008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逐年平稳增长,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中部地区第二产业增长比第三产业增长稍快一些,但第二产业上升的幅度不足,整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一阶段;西部地区工业比重较低,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加。产业结构的动态差异也造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这是客观现实,在此背景下,财政支出很可能会对各地区经济增长产生大相径庭的影响,这也是其他研究所忽视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关于财政支出与增长关系的研究,自arrow和kurz(1970)开创性地发展了一个从私人消费和公共资本存量中获得效用的消费者模型从而使得财政支出的效应可测度后,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起初的研究未考虑预算约束的影响,如barro(1989)、devarajan等(1996)、gupta等(2005)、郭庆旺等(2003)、郭庆旺和贾俊雪(2006a,2006b)、王小利(2005)等,kneller等(1999)认为这种忽略会导致估计偏误。ghosh和gregoriou(2008)于是沿着kneller等描述的方法论,使用15个发展中国家28年的面板数据,考虑税收、非税收入和赤字的约束,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性支出过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负效应,而经常性支出有显著正效应。这些研究拓展了公共经济学理论研究的范围,对实践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但没有考虑产业结构的影响。

musgrave(1966)、rostow(1971)指出,财政支出结构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侧重,而不是简单地增加消费性支出或投资性支出,这一发展阶段论启示我们,从纵向看,财政支出的增长效应在不同发展阶段是不同的;从横向看,财政支出的增长效应因国或因地区经济特征不同而不同。本文试图将预算约束和产业结构差异考虑进去,从一个新的角度审视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三、理论背景和模型设定

1.理论背景。devarajan等(1996)受barro的启发,构建了一套ak模型探索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得出财政支出各部分的配置比例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深远影响,每一种支出不是越多越好,当某一支出过量时,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不断弱化甚至为负。模型框架如下:


(未完,全文共3065字,当前显示9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