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差异诠释

摘要。从财政支农规模、支农力度、支农结构与支农效率等方面,对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地方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无论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均小于西部尤其是东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均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不高。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区域差异;资金使用

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业所承受的风险,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对农业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我国自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地区间财政支出和服务呈现相当大的不平衡性,各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差距也以较快的速度拉开,这种差距不仅反映在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与力度上,也反映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与效率上。现有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全国整体或某省财政支农状况进行分析,鲜有文献从地方财政的角度对我国区域财政支农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拟对分税制改革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差异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区域差异的形成进行解释,以寻求促进区域农业经济协调增长的财政支农政策路径选择。

一、地方财政支农规模区域差异

财政支农支出也即财政农业支出,从统计口径上讲,财政农业支出通常有大、中、小口径之分。小口径仅仅限于财政用于纯农业方面的支出,具体包括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支出,这也是各级财政落实《农业法》的口径。在小口径的基础上加上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以及农村救济费,就构成了中口径计算的农业财政支出。大口径的财政农业支出即当前的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支出范围,包括了农村教育卫生支出、农村基层政权的转移支付等。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准确性,故选择小口径范围进行分析。本文采用地方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净额及其增长速度来对比分析区域财政支农规模。

(一)各地农业支出总额与增长速度比较

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无论是财政支农总额,还是按乡村人口平均的人均财政支农总额都呈现增长态势,财政支农总额从1995年到2006年分别增长了4.9倍、5.24倍与5.30倍。从区域差异来看,财政支农总额呈东、西、中递减。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也呈类似分布,东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稳步增长,只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使西部地区人均财政支农支出于2002年开始超过东部地区,但表现出不稳定性。中部地区无论从总额还是人均总额来看,都要低于东部与西部地区,中部农业经济塌陷的财政原因由此可见一斑。从财政农业支出总额增长速度来看,东部地区增长速度最为稳定,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尤其是2003-2005年间,2003年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负增长,2004年财政支出巨幅增长,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66.76%和95.05%,但2005年又大幅回落,西部地区甚至负增长。这说明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增长缺乏计划性和长期规划,随意性强,没有缺乏制度和法律保障。

(二)各地农业支出净额与增长速度的比较


(未完,全文共5505字,当前显示127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