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促进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思考

近年来,*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市财政收入步上持续稳定增长的轨道,为实现政府职能、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保障。但随着中央、省市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县(市)财政减收增支因素逐年增多,地方财力增势趋缓,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如何积极应对政策调控,研究探索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方财力增长新机制,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税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近五年来全市财政收入、可用财力增长状况进行剖析,分析地方财力增势趋缓的原因,寻求促进地方财力可持续增长的途径,努力为加快构建杭州西郊现代化生态市做出新贡献。

一、近五年来*市财政收入增长状况

1.财政收入规模明显扩大。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财税经济观,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优势,运用“四两拨千斤”的理财机制,积极促进全市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财政收入平稳增长提供了稳定的税源。同时,我们坚持依法治税、规范管理、应收尽收,不断加强税费精细化管理,为财政收入较快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从表1可以看出,2002年-2006年全市财政总收入从62568万元增加到147046万元,年平均增长23.4%;其中,中央“四税”收入从35065万元增加到66661万元,年平均增长18.1%;地方财政收入从27503万元增加到80385万元,年平均增长29.2%。财政总收入增幅高出同期生产总值8.3个百分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7.6%逐步提高到9.1%,有效增强了政府的财政实力。

2.财政收入结构日趋优化。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分行业、税种管理,在全省地税系统率先制定《*市地税局精细化管理方案》,加大对地方小税种和薄弱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力度,使税收增收结构从单一依靠主税种向多税种转变,有效了优化了税收收入结构。同时,我们制定并实施《*市非税收入征缴管理办法》,加强对各类规费的“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提高了市级财政的调控能力。另外,我们先后实施企业职工养老金征缴改革、“五费统征,四费合一”和“五费合征”征管新模式,有效增强政府的社会保障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2002-2006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43.9%提高到54.7%,地税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由43.9%提高到46.6%,营业税、七个地方小税种等纯地税收入占全部地税收入的比重由45.5%提高到60.2%,非税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9.1%提高到13.9%,三次产业税收比重由0.9%、65.5%和33.6%调整为0.2%、64.7%和35.1%,财税收入结构更加合理,为建立和完善我市公共财政体系提供了财力支持。

二、近五年来*市可用财力增长状况

1.地方可用财力增势明显趋缓。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加强和中央、省市聚财力度的逐步加大,县级地方财政增收空间相对缩小。虽然我们通过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加强地方小税种和非税收入精细化管理、实施“五费统征,四费合一”以及“五费合征”征缴新模式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策性调整带来的减收矛盾,但仍难以扭转地方财力增长趋缓的态势。从表3可以看出,2002-2006年全市可支配财力从84845万元增加到149305万元,年平均增长14.9%;其中,地方可用财力从47826万元增加到92363万元,年平均增长17.5%。通过分析可知,随着国家财税和土地政策调整的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化,政府性基金收入、非税收入的增收空间和规模大幅缩小,全市可支配财力起伏不定,可用财力年平均增幅低于地方财政收入11.7个百分点,可用财力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由76.4%下降到62.8%。


(未完,全文共5033字,当前显示149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