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大众文化下校园文化建设探析

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长期的教育实践所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在引导、规范、激励、凝聚广大师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众文化的崛起改变着师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以资本化形式冲击着校园文化的价值理性,以格式化方式削弱着校园文化独特魅力,更以过度娱乐的价值追求弱化着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然而,大众文化是把“双刃剑”,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娱乐性、技术性也为校园文化提供了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的创新建设路径。

一、大众文化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

大众文化是凭借市场化的商业运作和现代大众媒介的传播出现的,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文化消费需求的商业性文化。随着大众社会的形成、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大众文化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崛起迅速地改变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生态,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挑战。

(一)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淡化校园文化的文化力。大众文化的商业性使得文化可以以资本的形式赎取和转化为经济价值,其文化价值往往要通过市场交换后形成的经济价值才能实现。文化的资本化决定大众文化关注的是如何实现经济价值,而将真正决定它作为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物质商品的文化价值放在从属的地位。霍克海默指出:“在文化商品中,所谓的使用价值已经为交换价值所替代;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的地方,到处充满着走马观花和确凿可靠的知识:沽名钓誉者取代了鉴赏家。……任何客体都不具有内在的价值;它只有通过交换才能获得价值。”文化的资本化冲击着基于价值理性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中作为手段的经济价值和作为目的的文化价值二者之间的地位颠倒,淡化了校园文化的文化价值,削弱了校园文化对高校师生的引导、规范、激励、凝聚作用。

(二)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弱化校园文化的教育力。娱乐性决定了大众文化是一种注重感性的文化,满足的往往是人们比较基本的、低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不是深层精神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从心理学层面看,大众文化是大众社会进行自我抚慰的文化形态,是感性的和欲望化的文化。当人们沉浸其中时,实际是没有得到真正的娱乐,而只是一种麻痹的状态或是对现存生活的一种逃避,正如霍克海默与阿道尔诺所言:“欺骗不在于文化工业为人们提供了娱乐,而在于它彻底破坏了娱乐,因为这种意识形态般的陈词滥调里,文化工业使商业将这种娱乐吞噬掉了。”[1]大众文化以大众传播媒介及移动网络技术为支持实现对校园文化的渗透,师生的口味越来越倾向于接受轻松、愉悦的文化形式,从而造成校园文化形态形象化、文化内容趣味化、文化宣传取乐化,这在一定程度上以游戏的形式弱化了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未完,全文共5482字,当前显示11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