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福建文化发展问题思考

一、主要问题

1、对福建传统历史文化的特质缺少更深入的思考与探讨。福建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独具品格,在古代历史尤其是福建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得到增强和提升。不过,在全球化浪潮和开放的世界里,我们逐渐忽视了对福建传统文化特质的进一步发掘。比如,今天我们已经不怎么谈闽学了,就连学术界也只是把闽学作为众多古代思想流派中的一支来对待。即使是在一些高校的人文社会科学院系,对闽学为何许学说,知之者不多。殊不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福建社会人文相适应,并以福建学者为主体创建起闽学之后,才走上了复兴的道路。其中的朱子文化,更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保护的传统文化遗产。正因为有了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闽学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传统儒学集大成思想,才使福建文化在宋末中国文化重心由北向南转移过程中突显出区域优势,并成为承接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思想体系。2009年5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强调提出要重点保护发展朱子文化,这是朱子文化第一次写进国家文件,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朱子文化的重视。这样一个福建土生土长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传统历史文化,长期以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2、文化事业取得较大成就,但缺少更大作为。从群众性文化事业来看,福建省及下属各市、县都作了较大投入,但投入基本上采用的是行政区域分化、人均等比较传统的办法,结果是文化设备占有和文化消费苦乐不均,同时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的浪费———这种投入是同质化投入,各级各地的群众性文化事业工作都在低水平循环着;同时,在很多地方脱离了福建本土区域的民俗文化元素,成了一种缺少鲜明特色的“大杂烩”。而在“非群众性文化事业”方面,文化事业在许多方面与相应的文化产业脱节,无法从后者中汲取养分,形式滞后,其主要的作用往往表现在接受上级布置的各种任务而忽略了自身还需要承担的其他职责。这就使得这类文化事业从创作到产出再到传播,很大程度上局限于“自娱自乐”,相关团体和个人更多地注重职称、奖项评选而与现实的文化需求始终隔着一定的距离。


(未完,全文共5836字,当前显示88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