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城市化下壮族乡村文化保护研究

一、城市化背景下保护壮族乡村文化的特殊意义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壮族乡村文化保护面临着各种挑战,加强对壮族乡村文化保护与研究,是包括壮族在内的各民族面临的共同问题,具有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促进壮族乡民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生活。城市化在丰富壮族乡民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解构着壮族乡村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使壮族乡民在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着“文化适应”的问题,必须通过保护、开发壮族乡村文化的开放、包容、和乐、尚义、勤劳等优秀文化传统资源,赋予它们时代内涵,与外来文化在融合、创新发展过程中加以解决。第二,有利于提升壮民族的文化影响力,提高壮民族认同感。壮族文化影响力与其自身人口数量所占比例极不相称,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壮族乡村文化的保护、发掘不够相关。壮族文化的根在乡村,保护好壮族乡村文化就是保护好壮族人民的精神家园,就能够给壮族人民留下“记得住乡愁”的空间,在面对各种外来不良文化冲击时能“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第三,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生态平衡。我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的存在与识别以本民族文化作为前提。壮族是我国汉族以外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地域分布宽广。保护好壮族乡村文化,能给其他少数民族以信心和榜样。反之,如果保护不力,致使其作用受限,甚至于面临各种危机而消亡,就会影响其他少数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进而放弃本民族文化,最后有可能使我国文化多样性不复存在,文化生态平衡将被打破。第四,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的基础和前提。保护民族文化是民族平等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壮族地区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这与壮族乡村文化长期得不到足够重视相关。壮族乡村与乡村文化发展滞后,不利于壮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不利于壮族在祖国民族大家庭中茁壮成长。保护发展好壮族乡村文化,能为壮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加速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和文化资本支撑。第五,有利于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更紧密的文化联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不断发展,中国与东盟各国经贸、人员往来越来越频繁,引发文化交流需要越来越密切。壮族主要分布地广西和云南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桥头堡的位置,也是“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与越南、泰国、缅甸等国接壤,具有相似或相通的壮族文化传统,或与壮族文化同源,把壮族文化的根———壮族乡村文化保护上升为国家文化战略,努力构建“壮傣民族文化圈”,有利于建立中国与东盟更紧密的经贸、文化联系,与设在东盟国家的“孔子学院”式的文化机构形成互补关系,为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和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支撑,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二、城市化背景下壮族乡村文化的基本现状

在城市化背景下,壮族地区各级政府日益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壮族乡村文化保护工作取得不少成果,如将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确定为广西法定假日,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成功,壮族乡村民间艺人和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得到加强等,但也应看到壮族乡村文化现状不容乐观。


(未完,全文共8102字,当前显示124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