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无形中增加了政府统计工作的难度。对此,政府人员更要加强大数据研究,将其与cpi统计工作结合起来,重视大数据对cpi的影响,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以不断提高政府统计工作的质量。基于此,本文立足于cpi统计现状,重点分析了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与改进方式。

[关键词]大数据;cpi统计;影响;改进方式

1我国cpi统计的实施现状

目前,我国针对城乡居民cpi指数进行调查统计时,主要涉及衣、食、住、行、医疗等8大领域,调查范围较广,主要面向全国各地的市场与消费单位,因此数据信息量十分庞大,为统计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在数据统计、计算的过程中,通常使用采样调查法,选择一些较为典型的商品或者市场,对所需调查的内容进行分析,从而获取结果,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干扰产生误差,因此得出的结果也只能用于参考,不具备准确性。

2大数据对cpi统计的影响

2.1对传统统计模式的影响。现阶段,大数据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引领世界走向新时代。在大数据内涵方面,具有内容多样、容量巨大、流动快、稳定性差等特征。具体来说:一是与传统度量范围相比,大数据在数量上占据明显优势,其单位用tb、pb、eb表示,目前全球每两天便能够形成5eb左右的数据量,也就是5×1018b;二是数据类型多样,且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结构化,还包括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且后两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2.2对cpi数据采集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主要采用人工采价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cpi统计,与纯手工数据采集相比,在效率与实时性方面有所提升,人为误差得到显著降低。国家统计局在各个地区设立了直属调查小组,分布在31个省市、500个调查市县的5万个商业业态、农贸市场、电影院、医院等提供服务消费的单位,每隔5天对猪肉、蔬菜、鞋帽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品的价格进行调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抽样调查难免出现误差、采价成本较高等,都会造成各类误差,导致计算得出的cpi数值与商品评价价格相比过高或者过低。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其应用在cpi数据采集中,与传统少量数据抽样方式相比,所编制的规格、价格等方面均与总体十分贴近,不但能显著降低人为误差,还能够有效控制抽样误差,与传统方式相比,数据采集效率提高了3倍左右。由此可见,应用大数据有效提升了cpi数据的采集效率。


(未完,全文共3254字,当前显示10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