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透析东城年俗的现代意义

新年是中国人最隆重的节日,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国人的关注,各地皆有独特的新年习俗。坐落于东莞市核心地带的东城区,其新年习俗是广东新年风俗习惯的一部分。东城年俗在迎春花市、登黄旗山、卖赖、开年、人日和元宵等方面秉承了广府年俗传统的同时又充斥着浓厚的地域特色。这些年俗,不但继承了传统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更在经济、文化、民间关系等方面演绎着积极的现代意义。

关键词:和谐;文化繁荣;融合;契机

前言

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备受全体国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重视。传承已久的新年习俗,如守岁、贴春联门神、扫尘、放爆竹、拜年等,在新年期间于全国各地以及外海华人聚居地铺天盖地开展起来。纵观这些习俗,全国既有千篇一律的内容,而各地又有独树一帜的形式。实际上,年俗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生活习惯乃至观念传统,衍生出层出不穷的地方年俗。这些彰显着浓厚地域色彩的年俗,正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终极体现,也是中国新年这个世界上最多人庆祝的节日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些别开生面的年俗,不但有利于继承传统,更能从点滴细节中发现出一些具有现代意义的规律,有助于古老的习俗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坐落于东莞市核心地带的东城区,其新年习俗是广东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年俗继承了广府的传统,但在某些方面又呈现出与其略为不同的地域特点。这些习俗主要包括年前的买年桔年花、逛花市、年三十的“卖懒”、大年初二的“开年”、年初七的“人日”以及元宵节等,除夕夜登黄旗山的习俗更是东城以及周边,乃至粤港澳人们的主要活动。这些习俗的主要意旨是期盼吉祥、美好、勤奋向上、年年有余、平安顺利以及合家团圆等等。有些是从中国古代习俗传承而来,如元宵节,有的则是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逐渐形成。这些习俗大都带有浓郁的莞邑特色。

一,新年花市:和睦家庭与和谐社会的交集

自古以来,广府人皆有春节买花回家摆放的习俗。东莞自隋代至民国,一千多年来皆属广州府管辖。广州被誉为“花城”,据明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载:“粤东有四市,一日花市,在广州七门,所卖只素馨,而无别花。”[1]由此可见,广州花市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不过其时花的种类相对单一而已。至于东莞的花市始于何时,史书并无记载。但清末莞城有一街道因花市命名花粉街,至今沿用如故。由此可见东莞花市的起源也不晚于清末。

据民国《东莞县志》载。“县邑附郭,物博地广,东自棠梨,西及榕木,居民鳞贯十余里,以所家近市,故商贾百工豪右轻侠,杂厝不纯,然其君子各以文雅相矜尚,自胜国以来所称科目渊薮,实在于是。循金牛而东出温塘,至鹧鸪坑又东北自章村历下,南合上峒周环五十里,邑之所谓衣冠地也。其土沃,其俗文,石冈以上习顿刚劲。”[2]棠梨即今东城梨川社区,温塘、樟村皆在东城境内。由此可见,东城人居衣冠之地,读书人多,文雅持家的风气盛行。而这样的风气实则为花市的盛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赏花可以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故此一直为知识分子所喜爱。


(未完,全文共6168字,当前显示124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