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人口战略布局凸现困境

尽管计生政策在人口数量的控制上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为21世纪的中国甚至世界解除了一颗最大的"人口炸弹",但对人口数量长达30多年的人为干预,已逐渐暴露出自身的困境与危机。为了走出困境,中国政府已超越单纯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思路,开始着手制定21世纪中国人口战略。

68岁的段太通,是四川省遂宁市步云乡的农民。20多年前,他响应国家号召,只生了一个女孩。当初整个生产队有28个人领了独生证,但后来又都生了小孩,他是生产队长,要以身作则,就没有生第二胎。现在,按照最新的国家政策,他和妻子将在每个月享受由政府提供的每人50元奖励,直到亡故为止。

这笔钱将极大地改变他的生活,因为女婿不肯养他,他和残疾的老伴住在一起,每个月靠摆小摊赚的20多块钱勉强过活。无论是说到当初的独生子女政策还是现在的扶助政策,他都操着浓重的四川口音对记者说:"党的政策好。"

计划生育政策新变局

——"跟共产党走不吃亏"

今年3月,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公文称,将对年满60周岁、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的部分农民进行每月最低50元的奖励扶助。4个月后,这项名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新政策在14个省及贵州省遵义市开始试点。

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官接连出席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及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推介这一政策。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亲自给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的农户颁发计划生育光荣证和一本家庭奖励扶助存折,高姿态推进试点的进行。

新政策的推出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相当好评。香港独立媒体《信报》引用专家言论称,大陆这一举动"昭示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更加尊重人权。"

官方显然对新政策寄望颇高。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公文描述该政策的意义:"是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转变的质的飞跃,是建立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大突破。"这份文件甚至宣称这一政策可以使农民"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觉得响应国家号召,政治上有地位,生活上有帮助,经济上有实惠,跟共产党走不吃亏。"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陈友华对这一制度的落实也评价颇高:"这标志着国家的计生政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国家计生委几十年里做了很多事情,我觉得这是最了不起的一件。"

此前大陆也曾对执行了计划生育的夫妇出台过各种奖励优惠政策,但是其中不少要求由地方财政负担,因此常常流于形式。此番中央则明确表态:这次奖励扶助计划的经费除去经济条件良好的东部省份由省级财政包干,中部省中央承担50%外,财政相对吃紧的西部省份将由中央承担80%,并明确要求试点地区要将奖励扶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有评论认为,此举将大大加强这一政策的可操作性。

不过,陈友华也表示忧虑。"30年前就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的人还是非常少的,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以后符合奖励扶助标准的人数将呈现几何增长,我们的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将关系到这一政策是否能够保持持续性。"

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

建国之初,警告人口增长过快的马寅初和积极倡导计划生育的邵力子遭到批判,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罕见的2.5%,8年内增长1亿人。

1971年,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要求:鼓励晚婚晚育;鼓励夫妇生育两胎的间隔达4年以上;鼓励少生育子女。这一政策既提出了控制人口的主张,又相当柔和,符合人口发展规律,因此至今学界仍有声音呼吁现今政策能够效法。


(未完,全文共6065字,当前显示14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