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的调研报告

ad680_1;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有需要的小伙伴一起来参考一下吧,相信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下面大家参考。

中小学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事物,它与早期的学工、学农、学军基地有很大不同。对于学校劳动体验基地的建设工作,既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更要有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区妇联联合区教育局对中小学校劳动体验基地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充分理解和准确把握体验基地建设的深刻内涵

以中小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劳动体验基地,是指能满足青少年学生社会化发展需要,并为其提供综合体验教育服务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场所)。体验基地是未成年人校外活动中非常重要且特殊的一类,它是在国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按照综合体验活动课程的实际需要,承担一定的课程任务;它既与校内教育密不可分,又在学习内容、教育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与课堂教学有区别;能够有效的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陷和不足,广泛拓展学校教育空间,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体验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提出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体验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要求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体验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体验基地的建设。

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从小学至高中开设综合体验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体验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2015年8月,《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体验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体验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体验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体验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未完,全文共3691字,当前显示121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