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民主执政新思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高度重视政治参与,因为“公众参与的程度和规模是衡量一个社会政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塞缪尔.p.亨廷顿),更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在发挥现有民主形式功用的同时,必须不断探索与创新民主形式,因为“社会成员多广多深地以及在什么问题上参与共同有关的事务,这不是已经做了些什么的问题,而是现在正在做什么的问题。民主永远处于尚待改进的状态,而改进的过程是永远不会完成的”[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基础不断扩大、参与渠道逐渐多样化和制度化、参与行为日趋活跃,但比照民主执政和更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理想状态,现实中还有诸多不满意和不完善的地方。在当前网络时代,必须全面认识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得失并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一、网络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

近代以来,民主逐渐成为肯定性的正面主流文化,在升华人性和变革社会层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虽然在认识上有分歧,但所有流派都认为民主政治的关键是民众参与,同时必须变迁与创新参与形式。作为有史以来最真实、最先进的社会主义民主,更要“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2],因为“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人民的政治参与,人民的参与过程是实现民主的根本途径”[3]。在互联网时代,公民开始借助于网络媒介来表达意图和利益诉求,并试图影响国家决策和行为,于是网络政治参与应时而生,各种参与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诸如官员与网民在线聊天、两会期间网民通过网络向总理提问、两会代表开博客、官员与网民见面会、官员通过网络问计、官员述职网络视频直播、国家重大项目及政策法规网络公示等。网络民主成为中国社会民主的训练基地,尤其在推进政治文明、表达民意、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方面,成为无法忽视的力量。

1.网络政治参与为弥补民主设计原则与现实执行的差距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近代以来,以代议制为形式的间接民主被普遍采用,甚至完全取代直接民主成为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流行常态。网络政治参与开始改变间接民主一统天下的局面,使民主更向社会基层开放,使原先受制于条件、仅能在小国寡民状态下施行的直接民主具备了在广袤大国开展的可能,至少是从依赖代表转向依靠人们自己的“半直接民主”[4],“信息的急速取得创造了更深层次的民主”[5]。从公众的角度看,网络这种能够使信息传递不受时空阻碍乃至政治控制的互动方式,使人们在感知与介入世界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痛快淋漓的感觉,政治家们可以立刻看到对公众意见的调查结果,网络将成为政治家与公众进行政治对话的一个主要途径。网络发展凸显了少数派权利。哈耶克提出,“多数决策的权威性并非源于即时多数的意志,而是源于对某些共同原则的广泛同意”[6]。如果无视对多数权力加以限制,从长期来看,不仅会摧毁社会的繁荣及和平,而且还将摧毁民主本身。换言之,只有数量没有质量的广泛参与对民主并不是一件好事。庆幸的是,网络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护少数派的权利。网络政治参与促进了政治权利的民主化,以直接性、开放性、平等性、便捷性、廉价性等方面的优势,消除了传统政治参与权利方面存在的许多不足,使公民政治权利特别是政治参与权从排他性、限制性向扩大化、普遍性发展。

2.网络政治参与是协商民主的新的实现形式


(未完,全文共6806字,当前显示13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