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设施蔬菜生产劳动力调研
城市郊区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村,拥有巨大的城市人口作为市场,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受到城市资金技术辐射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1]随着城市化的推进,郊区农业的发展形态主要是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都市农业。[2]而由于土地资源紧缺,郊区农业宜以高技术设施化生产为发展方向。[3]阳泉市郊区选择设施蔬菜作为农业发展方向具有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
一、设施蔬菜发展情况
(一)阳泉市郊区基本情况和设施蔬菜发展情况
阳泉市是一个高度工业化、城市化的城市。2010年11月,阳泉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为63.74%,在全省首屈一指;阳泉市经济结构中,201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仅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53%,在全省首屈一指。阳泉市郊区总人口28.6万人,耕地7133hm2,以玉米作物为主。阳泉市城镇人口密集,是农产品的巨大消费市场。根据统计,在政府支持发展设施蔬菜以前,自产蔬菜仅占阳泉市消费量的10%,发展设施蔬菜为城市服务是郊区农业的方向。2008年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及京晋蔬菜合作项目的实施意见》,鼓励发展设施蔬菜。政府从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为发展设施蔬菜提供了良好条件,财政为一个温室提供两万元的财政补贴。政府委派农业技术人员长期提供技术支持,村庄从山东聘请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政府在市区规划了蔬菜销售超市和市场,提供产品直接销售渠道。设施蔬菜发展的土地、资金、技术、市场都得到了较好保障。截至目前,郊区建设320hm2高标准温室大棚,一家工厂化蔬菜育苗中心,众多村庄作为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全区形成了“近郊稀特菜、远郊瓜果菜”的区域生产格局。
(二)调查村庄基本状况和设施蔬菜发展情况
东村和甘村是在政府扶持下发展起来的两个设施蔬菜村庄。东村位于阳泉市郊区河底镇,现有居民780户,人口3220人,其中农业人口2240人,耕地93.3hm2。东村把温室大棚作为村庄经济的主业,通过土地整治,把小块丘陵梯田改造成大块梯田,在山坡上建起20hm2温室大棚。甘村紧邻市区,全村305户,1100余人,现有耕地20.4hm2,建设温室21个(其中20个投入生产)。东村和甘村通过集中土地,用集体收入建设温室,然后以低价承包给村民经营。
(三)调查方法和思路
文章结合问卷调查、文献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法对阳泉市郊区设施蔬菜生产状况进行研究。选择不同类型的设施蔬菜种植者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10份,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走访东村和甘村种植户十余户,了解设施蔬菜经营成本、管理技术和种植业结构等。
二、调查结果
(一)设施蔬菜经营收入
(未完,全文共4400字,当前显示11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