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诠释会展模式与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问题探讨

摘要。中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开拓的多元渠道,更不具备独立的跨国营销组合手段,作为“稀缺”资源的广交会被看成是一个捷径和高效的营销方式。但出口竞争依赖低价格优势,综合效益和利润不高等顽症均能在参展的各环节得到反馈。核心技术与品牌的缺乏导致企业在贸易谈判中失去定价话语权。同时,行业管理严重失控,广交会中一些“假、大、空”之弊端与市场化运作存在深刻矛盾。如何祛除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新型出口绩效考核指标,实施参展商的门槛制度是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

关键词:广交会;恶性竞争;效益;核心竞争力;新型考核机制

中国对外贸易的最大平台是被称作“华夏第一展”的广交会。广交会自始至终担当着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角色。全球任何一个展览,无论从到会数之众、品种之多、成交额之高,还是从国家的重视程度来看,都无法与广交会相提并论。但在国际经济秩序、信息技术发生巨变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与分工中,广交会仍然延续以低价招徕客商、低值产品为导向、“博大”却不“精深”的地摊式贸易方式,导引国内众多的企业停留在全球产业链末端、为一份渐趋微薄的利润给世界打工的会展模式难道不应该寻求变革吗。

一、会展模式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广交会”经济效益分析

参展是一种高效的营销方式。现代贸易中的“展览”已被公认为最杰出的市场之一,它促使来自各方的同行、买(卖)主、投资者相聚一堂,彼此交流。商家不仅做成了生意,还调查了市场,得到了新的启发并获得了新信息,多种益处在几天内同时获得。参加国际性会展,特别象中国的广交会,是中方企业扩大产品出口的重要渠道,也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

多年来,广交会始终使国内众多的大中小企业趋之若骛,成为“稀缺”资源并形成一种磁场效应与广交会情结。这是因为,我国出口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资金有限,尚不具备独立的跨国经营手段,只好将广交会作为开拓客户的唯一路径。众所周知,最初的广交会是国家在计划经济时代唯一同外部世界联络的窗口。在其漫长的、由初级产品转为工业制成品的过程中,广交会为中国的出口创汇做出了辉煌贡献,也培养了数以万计的“老广交”和外贸人才。目前,中国对外贸易经过20多年高速发展,贸易规模已居全球第三。但外贸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扭转,出口竞争主要依靠低价优势,贸易利益与其规模很不相称,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脆弱,市场抗风险能力较低,综合效益和利润微薄;在世界资源与产品整合中并未摆脱最底层之角色,这些症状都能在广交会的各环节得到反馈。从另一个意义而言,广交会也是一个外贸粗放型产品之集大成者。政府当以科学发展观思路与思想解放之智慧,努力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增产不增利”(张春森,何京扬,2007)的恶性出口局面;推动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型,这样的观点基于以下几点事实。

二、“广交会神话”的破解与几个敏感问题


(未完,全文共5807字,当前显示118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