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议高校行政管理改革路径

一、当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幸福感分析

1.身份地位不受认同。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顺序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前三个层次的需要已经有了很大的满足,他们希望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感,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尊重,后两层次的需要成了他们的主导需要。在我国的高校中,很多大学教师以及大学生认为行政人员不是“老师”,只是工作人员而已。部分学生和教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过分挑剔和苛刻,甚至表现出傲慢和轻视,从而让行政管理人员感到不被尊重,带来不愉快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平衡感和不被认同感,进而影响其工作幸福指数。

2.收入相比不高。幸福学理论之一的“参照点(referencepoint)效应”(hsee,2008)认为,人们通常会根据一个参照点去评估一个结果,判断该结果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得还是失,从而得到是积极或者消极的主观体验。在高校中,行政管理人员的参照点一般为校内的教学、科研教师或者行政领导干部,他们除了可以得到相应的职称、职务级别工资外,还能通过申请科研项目、企业合作等获得经费支持,还可以通过额外的教学工作量得到相应的课时补贴。而行政管理人员只能取得相应岗位的固定收入,相对年轻且刚参加工作工资水平较低,又面临购房、子女抚养等经济压力,生活负担较重。在所处的环境和圈子里,可以说行政管理人员只能算是中低收入阶层,对比带来的收入差距产生的消极体验会加剧不幸福的心理体验。

3.工作内容较易产生倦怠情绪。高校里目前对于行政管理岗位招聘的学历要求,通常都是本科甚至硕士以上学历。但实际的行政管理工作是比较烦琐且枯燥的,诸如收发文件、整理材料、文字的录入与校对、签字、盖章等,这些枯乏的事务性工作会使很多行政管理人员陷入迷茫、失落、厌烦的境地,觉得高学历无用武之地,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成就感,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渐渐失去工作积极性,从而产生职业倦怠的心理。而且他们很多都非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工作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大不相同,专业知识无法应用,工作时间一长甚至连自身专业技能都逐渐遗忘丢失,这使得很多行政管理人员对于无法实现自我价值感到迷茫和失望。另外,高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不实行坐班制,可以自由支配教学科研工作以外的时间,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坐班制度,自由支配时间较少,有时还需要加班,容易产生压抑情绪。

4.同事关系满意度不够。高校的行政事务工作头绪很多,很烦琐,每个行政管理人员往往是负责自己分工的一块工作,在行政工作流水线上按照程序办事,同事之间缺乏协同合作和沟通交流的机会,无法得到来自同事的信息支持(如提供某些必要的知识)、实践经验支持(如帮助完成工作任务)以及情感支持等,这就缺少了通过沟通交往建立友谊而产生的幸福感。同时,由于高校的行政机构设置,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往往是领导决定;在安排工作时,因为信息渠道不够通畅,传播不够准确高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行政管理人员总是被动地接受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自己在工作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重视,进而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未完,全文共4456字,当前显示129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