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制约高院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因素分析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组织制度、培养制度等制度方面的因素制约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增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效,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组织制度变革,以及更深刻的教育理念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制约因素

不久前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中称:“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可见素质教育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体现在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交融的教育上。自原国家教委1995年推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以来,很多高校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模式和途径。经过15年的努力,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遭遇到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制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发展的因素,积极探索深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是当前各高校面临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部分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未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和科研处于高校办学的中心主导地位,一些高校缺乏对文化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素质教育等同于学校的学术讲座和社团活动,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和定位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了文化素质教育的边缘化和弱化。文化素质教育普遍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和规划性。

2.教师和管理者自身的人文或科学素质有待提高

大学生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然而由于目前高校教师过分专注于自身科研和专业的发展,导致了文科专业教师缺乏科学素养,理科专业教师缺乏人文素养,这在教学中表现出教师过分专注专业的教育,在人文课程中缺乏科学素养的养成,在科学课程中缺乏人文素养的培育。而高校的管理者则往往专注于一些硬件发展指标,对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使命等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和思考,在实际工作中也就缺乏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文化素质教育措施。

3.文化素质教育的激励机制和评估机制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但现在很多高校的院系体制结构,基本上依据学术领域的分工原则,教师以进行专业教学为其主要的工作,而将参与文化素质教育活动视为时间和精力上的一种负担,所以文化素质教育就成为被忽视的一个环节。文化素质教育搞得如何,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文化素养上。而当前有些高校的做法往往是以听讲座次数计成绩和学分,这很难发挥评价机制对学生提高文化素质的导向作用,而且容易使一些文化素质讲座成为了学生赚取学分的工具。

4.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互相割裂


(未完,全文共3571字,当前显示11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