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地方普通高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摘要。构建“教育共同体”是我国地方普通高校未来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大部分地方高校在构建“教育共同体”的过程中存在政府、高校、企业等相关主体各自为政、缺乏协调、缺乏沟通合作的平台等问题,参与教育共同体构建的各主体之间不能有效配合、相互合作构成“合力”,推动地方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各类企业、地方高校以及其他各界力量都应负起相应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动我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共同体构建,最终推动我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普通高校;教育共同体构建;现状;策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普通高校的发展也逐步进入关键和瓶颈阶段,尤其是学生就业率逐年不断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地方高校学生就业难、就业率低主要是因为地方各级政府、地方高校以及各类企业之间在地方高校的办学上没有达成一致,形成“合力”,换言之,即在三者之间没能形成一个能够促使地方高校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相应机制,致使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造成大量毕业生闲置,就业率低下。因此,对我国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共同体的构建展开研究,不但有利于推动我国地方高校的学生就业率,而且有利于地方高校的长远发展。

一、“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共同体”的内涵

“教育共同体”作为一种体系和系统,具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其主要指不同的教育主体,在一定的教育价值共识的基础上,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形成的整合机制。地方普通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类型之一,但地方高等教育在共同体的构建上具有不同的内容。笔者认为,地方普通高校教育共同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发展形态和内容,也就是说,在某一特定时期,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发展会有特定的“方向”和“模式”。本研究中的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共同体是针对当今时代背景下,地方高等教育办学过程中出现的个体与组织、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等的各种分离状态而提出的旨在改变当前地方高校办学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而实施的一种新的合作型办学模式。教育共同体的构建能够使高校、政府、社会、企业等以合作的形式进行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形成一定的利益群体或组织,有利于促进地方普通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二、地方普通高等教育共同体构建的现状

(一)各主体“发展动力”缺乏问题突出

1.管理主体方面:管理形式化,政策跟不上,权责不清。首先,政府对地方普通高等教育仍然停留在形式的层面上,政府对于高校的管理只是决策方面的宏观指导,而并未真正参与企业和高校的实际办理和决策。其次,政策不到位,具体表现在:政府尚未出台针对教育共同体构建的有效干预措施、政策,尤其是针对教育共同体构建过程中企业主体的职责没有明确,只是停留在鼓励层面;已经出台的相关政策宣传和落实不到位,调查显示,大部分的高校和企业对于政府出台的有关教育共同体构建的政策处于“不了解”的状态,致使相关政策的应有作用未能有效地发挥。再次,权责不清。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布不清晰:中央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集权与分权缺乏依据,出发点不同,随意性太强,呈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状态。


(未完,全文共5501字,当前显示13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