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利于推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建设。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的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毋庸置疑这些年来预算会计制度为实现财政职能,执行国家预算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现行的预算会计制度无法满足真实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客观体现政府运行成本、合理进行绩效评价的要求,不利于如实反映国家家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力争在2020年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准则体系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本次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能够为编制科学、全面、准确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供依据,为政府绩效评价提供有效信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2017年11月财政部颁布《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而后又结合中小学校行业特点,就中小学校执行新制度相继做出若干补充规定及衔接规定。政府会计制度创新性的提出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统一规范了部门、单位、系统间的会计核算,强化了政府财务会计功能,有利于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及时性、相关性与可比性,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二、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推进学校标准化、信息化与国际化。崭新的校舍、宽阔的操场、高配置的电脑与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提供给祖国花朵们良好的就学条件,然而随着固定资产不断地增加,也逐渐暴露出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不完善。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都制定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往往不是制度本身就不完善就是没有按照制度去落实。学校对固定资产重购置轻使用,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流于形式,对学生和教师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缺乏考核评价,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及时、不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小学校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闲置或流失问题严重。

(二)固定资产账账、账实不符。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存在着固定资产财务账面与资产账面或是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现象。账账、账实不符这类低级错误的产生,是让学校管理层头疼且难以理解的,引起学校管理层对财务人员业务能力的怀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块:

1、固定资产分类不规范,财务账与资产账中分类标准不统一,导致分类不明确;

2、固定资产购置与入库不同步,按照原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购置与入库分开核算,容易出现购置后未及时入库或者遗忘的情况;

3、固定资产未计提折旧,固定资产按照原值在账面体现,且存在着不及时报废的情况,造成账面价值虚高


(未完,全文共4008字,当前显示11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