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应对通货膨胀的策略透析

[内容提要]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新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部分农产品供给波动引起的。当前抑制通胀的对策是在坚持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多地运用财政政策。长远来看,我国有几种短缺资源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较高,是引起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重要潜在因素,对此应有长远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通货膨胀,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调控

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之一。1~5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8.1%,实现全年4.8%左右的调控目标难度很大。必须认真分析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深层次原因,从近期和长期结合上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把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长期保持下去。

一、新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部分农产品供给波动引起的

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不断升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由于部分农产品供给波动,特别是生猪供应受周期性波动影响,价格大幅上涨并带动相关食品价格上升;二是连续5年投资的高增长,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持续增加,对进口资源性产品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加之进口价格迅猛上升,加大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三是由于外贸顺差持续增加和国际热钱流入,导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多,银行货币流动性过剩。货币流动性过剩支撑了投资的高增长,为通货膨胀提供了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猪肉等农产品供给的波动是这次通货膨胀的直接诱发因素,在它的带动下,其他条件对通货膨胀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的影响占83.3%。2008年一季度消费价格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影响占85%。在食品价格上涨因素中,猪肉价格首当其冲,5月份同比上涨48.0%。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首先是因为2006年猪肉供过于求,生猪价格大幅下跌,挫伤了养猪农民的积极性。2006年生猪收购价格降到每斤2元左右,而生猪的饲养成本每斤3.5元,逼得农民宰杀母猪,直接导致了去年生猪供应量的大幅下降。根据经验,合理的猪粮比价应为6:1,即每斤生猪的价格相当于6斤粮食的市场价格。2006年肉粮比价最低时降为3:1,2007年年底则上升到9.3:1,加上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生猪喂养的政策,估计2008年9月份生猪将大量上市。到时奥运会刚好开过,消费需求下降,四季度或2009年会不会重现2006年猪肉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建立生猪生产保护体系,当肉粮比价低于6:1时,应启动保护价收购机制,增加储备,通过吞吐调节,平抑价格,保证猪肉供给的稳定。

食用油价格5月份同比上涨41.4%,是拉动食品价格上涨的第二位因素。原因在于进口大豆价格上涨。在国内粮价明显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唯有大豆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这是外商控制我国大豆市场的结果。2007年进口大豆占国内消费量的60%,进口大豆几乎全部用于榨油,而榨油厂70%被外资控制。外资榨油厂用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从其母公司进口大豆,通过控制国内食用油市场赚取丰厚利润,内资榨油厂处于困难和萎缩境地。


(未完,全文共4961字,当前显示129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