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研究

摘要。城市化发展在人类文明发展进化史上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而当今在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更是重中之重。因此,本文立足于京津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着眼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和潮流,以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调问题为研究对象,利用数据搜集方法、区域分工指数计算方法等,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特征及现状,得出了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不协调,发展程度参差不齐等结论,并为京津冀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区域协调;经济

1京津冀发展现状及前景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在新的站位高度上对于京津冀三地的总体布局和总体规划。北京作为全国首都,政治文化中心,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将高新技术产业、创意文化产业和现代性服务业,进一步发挥核心驱动作用,完善政治文化涵养功能。天津作为滨海城市,占据着优越的天然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港口优势,承接物流运输、贸易制造等转嫁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等第三产业。河北作为京津地区的南大门与经济腹地,凭借建设“雄安新区”的政策利好,承接来自京津两地的第二产业转移;同时作为农业大省,现代化农业的积极发展也为京津两地提供粮食安全保障。由此看来,京津冀一体化实际就是打造大北京战略,形成京津冀三地之间区域联动的协调发展模式。

2京津冀产业化结构现状及分工程度

(1)京津冀产业化结构现状: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有很大不同。从三大产业产量比值看,2014年北京的三次产业结构为0.7:

21.477.9,天津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3∶49.4∶49.3,河北的产业结构为11.7∶51.1∶37.2,北京呈现出“服务主导、科技主导”的高端化趋势,服务性经济在北京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河北是“农业为基础,二产为主导与支撑,三产滞后”格局,其发展需要依赖大量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投入。天津“二产为主导,


(未完,全文共3077字,当前显示80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