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与环境状况的关系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改善。我国东南沿海等省市的经济发展迅速,然而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的经济状况比较差。这些地区缺乏便利的交通和大型的企业,当地居民的生活比较贫困。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显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地理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对环境保护问题充分重视。本文具体研究了影响经济发展的环境因素,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改革开放

环境状况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使我国经济的发展规律呈阶梯状变化趋势。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工业基础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沿海地区却拥有近70%的工业基础,内陆地区只有30%的工业基础。和内陆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状况要好得多。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环境状况是引起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西部地区土地沙化问题严重、水资源短缺、经济增长效益低,这些问题是导致西部地区贫困的主要因素。想要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就应该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战略,要建立生态补偿制度。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一)各地区经济生产总值的不平衡现状

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够平衡,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均gdp产值的不平衡。我国的东部地区主要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这10个省市。而西部地区则包括内蒙古、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这12个省市。以1995年、2000年、2005年这三年为例,东部人均gdp分别为8638元、14309元、25973元。而西部地区人均gdp则分别为2691元、4252元、8717元。[1]由此可见,西部地区人均gdp远远低于东部地区人均gdp产值,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严重。

(二)各地区人均收入的不平衡现状

在1995年、2000年、2005年这三年中,我国东部城镇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5700元、8342元、13621元,东部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2531元、3618元、5258元。而我国西部城镇居民在这三年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4053元、5704元、8782元,西部农村人口的人均年收入分别为1145元、1606元、2277元。通过上述数据我们不难发现,我国西部地区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和东部地区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是由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形式主要以农业为主,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形式则以发达的工业为主。东西部地区经济生产总值与人均年收入现状存在着不平衡,这个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将会使我国贫富差距问题不断恶化。

二、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概况与东西部地区的环境状况

(一)我国环境资源的总体概况


(未完,全文共4663字,当前显示11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