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债务筹划和消化的建议

我国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在经济实现良性增长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逐年扩大,银行不良贷款也随之增加,其偿还能力问题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财政部等对地方政府的负债规模和偿债能力引起了警觉。

一、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现状分析

1.从债务规模和结构看

我国的资产负债表在总体上是处于良性发展态势,地方政府的杠杆率偏高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到2014年末,地方政府总资产108.2万亿元,总负债30.28万亿元,净资产77.92万亿元。从负债方看,比重比较大的两项分别是借入款项和债券融资,其中与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银行贷款、城投债以及基建信托比重相对较大。在资产中,绝对比重的土地资产的变现能力受到房地产市场变化的限制,地方债务风险尽管总体可控,但地方政府抵御债务风险能力同样也受到相应限制。2014年到期需偿还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债务分别占22.92%3和21.89%,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到期需偿还的分别占17.06%、11.58%和7.79%,2018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占18.76%。随着债务增速提高,筹资结构也趋向复杂化,现有偿债能力的持续性受限,集中偿付到期债务的流动性风险依然存在,其中或有债务的风险敞口正在加大。我国地方政府杠杆率为42.7%,而中央政府的杠杆率仅为15.1%。降低政府债务存量的空间巨大,占到全部政府实际支出的近四成是党政公务以及包括行政事业的开支。用五年、十年的时间逐步降低到不超过15%,除地方债务置换有一定的空间外,从地方融资平台贷款转向政策性金融机构负债,由地方向中央转移杠杆。基于上述债务结构,通过杠杆调整与杠杆转移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结构风险,地方去杠杆、中央加杠杆成为一个必然的政策选择。

2.从偿债来源看


(未完,全文共3957字,当前显示7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