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岗位争一流,青春有担当”水利系统青年岗位演讲稿

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我是唐文学,今年43岁,来自省水文局徐州分局邳州监测中心,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的工作情况。

我是一个水文人,一个20年不倦仍然在战斗的水文老兵。很多人会问我,干水文,后悔吗。特别累的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掐指一算干了20年,从20多岁到40多岁,爬到26米高空保养维修缆道,一年比一年爬的费劲;抢测暴雨洪水,一年比一年回家次数少;三伏天带队野外测量,地面温度40多度,一年比一年力不从心。想起类似从6米高的梯子上摔下来等危及生命的镜头,一年比一年后怕。经历艰难困苦、生死关头让我深深明白水文勘测工作是我一生的责任,更是一生的荣誉。在这里我要告诉所有人,干水文,我愿意,我骄傲,我无怨无悔。

记得1994年7月我大学毕业,第一天去邳州县城报道上班,没有让进办公室,就被单位租的一辆三轮车冒雨送到20公里外的农村,一个叫土山水文站的地方参加洪水测验。当时土山站就一个职工,四间破瓦房,测流用手摇缆道。一天的工作是:30分钟观测一次水位,水位变化20-40cm左右施测流量一次,到上游500m断面看比降水位。夜里雨大停电,点蜡烛测流。去看比降水位的道路两边都是坟地,两边桑树叶子在大风吹动下沙沙作响,吓的我浑身发颤,好不容易深一脚,浅一脚的跑了好远,却还摸错了地方。这就是我永远难忘的上班第一天工作和生活。

90年代初,大学毕业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骄傲,多么光荣,梦想找个风不打头、雨不打脸的体面工作。可进了水文站,风打头雨打脸,夜里都不能睡安稳觉,连农村种地的都不如,当时真想卷铺盖走人。可是转念一想,什么样的工作都要有人做,监测水位、雨量和流量,工作虽然十分普通,但却极其重要。既然选择干水文,就要踏踏实实把工作做好。从那以后,我的生活,我的生命与水文这两个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邳州市地处沂沭泗下游,境内河道如织,河网密布,既是洪水走廊,是南水北调供水线路,水文情势错综复杂。邳州中心所辖运河、港上、林子3个国家重要水文站,刘集闸1个省级重点水文站,刘山闸、滩上集2个国家报汛水位站,10个雨量站,19个地下水位站,5个苏北供水市界断面流量站,1个墒情站,水文测报任务是徐州站区的老虎头,担负常年向国家防总、江苏省、山东省防指等拍发水情任务。降水、水位、流量、泥沙、遥测、发布电报,哪一项工作都容不得半点闪失;干水文的都有职业病,越是下大雨、河里涨水,人就越有精神,再累再困,都坐不安、睡不着。对于水文人来说,完整记录一个重要洪水过程,意味着对河道规律就多熟悉一些。半夜或是凌晨测流,又困又累,测一次流45分钟,就意味着被蚊虫叮咬45分钟;抢测暴雨洪水,经常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十天半个月家都不回是常有的事;没有亲身经历是无法体会那是怎样一种辛苦,怎样一种毅力,怎样一种坚持,可对于一个个水文人,又是怎样的一种习以为常。当他们将一方水土,一方民众的安危,抗在肩头的那一刻,就深深明白什么是责任,什么是担负,什么是使命。

在座的领导可能想象不出基层水文人孤灯陋室、单调寂寞的生活场景,想象不出和我一样一个个基层水文人,几十年如一日,是怎样将那些地方,从陌生走成了熟悉,从坎坷走成了大道,从遥远走到了眼前,从青春走到了暮年,直到走成了习惯。时间带走了一个个水文人的朝气年华,沉淀的却是水文人吃苦耐劳、忠于职守永不改变的品质。这些品质,构筑起了整个水文的脊梁。


(未完,全文共4676字,当前显示141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