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食品药品综合执法体制建设思考

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州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执法人员能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监管理念,认真贯彻“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严格执法,任劳任怨,不畏艰辛,严厉查处各类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了我州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用上放心药品,有力地促进了我州食品药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推动我州跨越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了积极贡献。在调研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必将影响食品药品行业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严肃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必将影响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队伍树立的良好形象。

一、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州食品药品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少,与监管范围广度不相适应。2013年底,全州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完成机构改革,落实州县两级行政编制、行政执法编制共473名,目前在编205名。截至2014年3月30日,全州共有食品生产企业75家,食品流通经营单位5106家(其中企业299户),餐饮服务单位5423家,学校食堂329家,建筑工地35家;药品生产企业3家,药品经营企业377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54家。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呈现出面宽量大、事多人少、投入不足的现状,严重影响到群众饮食用药品安全。

(二)全州食品药品监管行政执法环境不容乐观一是我州食品生产企业绝大多数是小工厂、小作坊,生产工艺简陋,卫生条件比较差,还有不少是无照经营业主,这给监管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二是不少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文化水平低,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对制假售假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商业道德,对监管工作不理解,不配合,甚至百般抵触。食品药品监管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监管体制存在着诸多漏洞;三是我国《食品安全法》虽已颁布并生效,但实际监管执法工作所需的配套法规、规章还没有出台,造成有的食品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依据和处罚标准存有空白而无法处罚。而现行的法规也不够完善,对食品药品制假售假行为处罚力度总体上比较轻,经营者违法成本低,致使部分企业铤而走险,一而再地制假售假。另外监管链条过长造成监管效率低、协调难度大。“从农田到餐桌”链条长、环节多、标准不一,国标、地标、行标、企标并存,形成的衔接点多,监管整体效率不高,尽管设置了食品安全委员会这一综合协调部门,但总体上来讲协调力度不够强,处于“综合协调无依据,综合监督无手段,查处案件无处罚权”的状况。


(未完,全文共3439字,当前显示10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