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意义

羌族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根的民族”,在其三千多年的民族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如在世界各民族中都非常少见的女性专有节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瓦尔俄足”文化;以民族信仰传承着的“神山、神水、神林”———环境保护文化;以一块白石为代表的神圣崇拜———感恩文化;以“议话坪”为代表的原始民主文化等。这些文化既神圣、独具特点,又和自然生存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规范羌族社会和谐生存、发展与进步,在今天来讲,都具有先进理念和进步思想。但由于羌族只有语言而无文字,这种文化没有一个很好的物质载体进行传承,没有物质意义上的文献资料。因此,本文拟在对羌族历史文化资料的整理研究中,突破文献学的范畴,把口碑文化和文物风俗纳入文献资料范畴,以各民族通用的汉文字记载文献作为主要载体,形成羌民族可以传承的历史文献资料。也就是说,对于没有文字的羌民族,要脱离文献学的范畴去定义羌族历史文献,把凡能记载其民族历史发展的资料都划入历史文献中。

一、羌族历史文献的定义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说。“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则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因而后来凡是历史性的材料都称为“文献”。历史文献就是历史资料,历史资料是由考古的遗迹、遗物,历史文献(这里指文字材料),口碑传说等组成。而要纳入历史文献学的范畴,那就是以本民族文字记载的本民族历史文化而传承的实物载体才称之为历史文献。羌族没有文字,按文献学的概念解释就永远没有本民族的文献。既然“凡历史性的材料都称为文献”,而羌族是迄今为止中国已发现的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所记载的一个主要民族,3000多年以来,在汉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羌族的记载,如《后汉书》中的《西羌传》,还有羌族释比传承的经典文化,羌族活态保存着的文化发展历史等。这些都是羌族历史文献。这样,羌族历史文献就是由羌族文物古籍、汉文献中有关羌族的记载和羌族口碑文化组成。羌族历史文献是地方民族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有着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就羌族历史文献本身,一般应以本民族文字记载的图书资料的形式出现,但因羌族无文字的特殊性,所以羌族历史文献应包括其他民族文字记载羌族历史文化的相关研究文献,如汉文化中的历代史记、志书、档案,藏族文献中有关羌族的记载,以及本民族保留的风土人情、文物和口碑记述文化等。羌族历史文献定义为以汉文献形式记载与羌族民间口碑文献为主,记载和反映羌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历史地理、人物事件、风土人情、民间习俗等不同内容的文献资料。同时,有关羌族的记述或反映羌族生存状况、体现羌族活动的地方史志、考古文物、宗族谱系、经文咒符、民间口碑传说等,也纳入羌族历史文献。

二、羌族历史文献整理研究的内容和途径


(未完,全文共4523字,当前显示124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