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乡区小学品德教育

一、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和原因

1.领导重视不够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山区小学有相当学校领导对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学不重视,只停留在口头上,没有落实到在行动上。一是没有建立学科教学的督导评估制度,任其自流,无人问津;二是教研活动都是语文、数学和英语,把品德与社会作为副科看待,没有教育计划,更没有教研课题,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现象;三是评选优生只重视语文、数学分数,不注重学生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四是不安排班主任兼课,而是安排上不了语文、数学主科或年老教师上课,应付了事

2.教师认识不到位

许多老师认为品德与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的综合课程,是一种双学科或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的相互整合观念不能转变,认为该学科是考查科目,缺乏认真备课和上课思想,教师应该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应该学什么。学会什么。教师回答不清楚,认为品德教育不是自己的事。在教学中如何贯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成为一句空话。

3.评价机制片面性

在上级教学评估检查中,许多学校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求没有文字记载,对该学科的教学质量评价也没有具体要求,期末成绩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平时对学生行为习惯的了解作一个印象性的评价,没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因此,学校或教师对学生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评价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影响了对学生品德评价的公正性。

4.环境因素的影响


(未完,全文共1945字,当前显示59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