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公选岗位的冷与热

第一篇:据报道,4月30日,江苏省常州市委组织部在全国范围内公开选聘47名领导干部。然而,公告发布一个多月,到6月3日,报名者总共有37人,不少岗位至今无人问津。据常州市委组织部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公开选拔的领导职位除了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和常州市外事办副主任,其余45个岗位都是常州各高校的中层职位。除法院副院长和外事办(更多请关注:)副主任职位,报名者较踊跃外,其他岗位总体上报名人数偏少。此次公选的冷清,与不久前江苏公选县(市)长、局长的火爆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南京的一些专家分析说,说到底,高校中层干部不像县长、市长那样吃香,对社会缺乏吸引力,这反映出社会对一个人当什么样的“官”,是有一套很功利的价值判断尺度的。这个价值判断尺度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权与利。任何一个领导岗位都是责、权、利的统一,一个岗位的冷与热,与这个岗位所承载的责、权、利的比例关系十分密切。前些年,曾有这么一件事震动全国:辽宁抚顺县司法局副局长张永清,因为从公安局副局长调任司法局副局长,从“肥差”变成了“瘦差”,就对县委书记怀恨在心,雇人开枪将其打死。透过这起惨案,人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许多部门看上去行政级别相当,但其实际社会地位和“位子”能带来的利益差别甚大,以至于一些部门平级官员无法正常调动,公开选拔无人问津。1992年前后,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机关干部”制度,公务员收入水平及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一些掌握着人、财、物权力的“要害”部门,其公务员收入要比其他“清水衙门”的同级别者高上许多。有专家分析,目前公务员收入的差异不是国家统一发放的工资造成的,而主要来自预算外资金,这主要集中在社会上公认的所谓“肥差”部门,变相收费、职务消费、权力寻租等等,都成为部门利益、公务员隐性收入的“蓄水池”。公选岗位的冷热对比,与社会观念、大众心理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利益因素在起作用。权力的金钱化,自会导致争权趋利的风气。据考证,中外历史上都曾一度有过“不愿做官”现象,那时的官是重责、中权、轻利,用句直白的话说,就是当官“不划算”。此后,责、权、利三者比例大变,产生了轻责、重权、厚利现象,“官本位”风气随之渐浓,挖空心思入仕为官者众多。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当无害可避时,人们就会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岗位的选择上也不例外。从公选岗位的冷热对比,不难看出责、权、利配置上存在的问题,重权、厚利,责任如何。每当一个事故发生,谈到追究责任时,有多少人是勇于承担岗位责任的。在实际生活中,面对责任而互相推诿,而竭力隐瞒,而寻找借口的,倒是比比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还需从制度和机制上入手,让责、权、利统一协调起来,让“赛场”上的“马儿”真正将“瞄准”的岗位视为实现自身价值的舞台,而不是可“捞油水”的“肥差”。

第二篇:高考专业冷与热高考专业冷与热

面对这样的现实,考生和家长更要注意,别被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伤到自己。本报记者根据高考采访,为考生和家长指明一些近两年来看似热门实则冷的专业。

专业代表:就业现状:新成立专业,理论体系没有构建不是说所有这类专业都是有名无实,只是一些学校为了招生,成立新专业,什么专业好招生就成立什么专业,学校连老师还没有,就开始招生,等到学生上课,一个老师带上好几门专业课,连老师都觉得自己成了“万金油”。而编辑出版等专业就容易成为一些学校的幌子,学生四年下来不知道学了些什么,就连基本的专业知识结构都没有掌握。所以报此类专业,一定看学校专业背景,多方打听专业实际课程情况和师资力量。专业代表:能源工程机械自动化就业现状:名字好听,实际冷门


(未完,全文共7234字,当前显示148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