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优秀共产党员赵久然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材料

中国共产党员人数逐渐增多,其中不乏有很多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本文为大家介绍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了解优秀党员的光辉事迹。

玉米科研高峰的攀登者

——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

在赵久然办公室的桌子上、窗台上都摆放着不同品种的玉米棒,书柜里陈列着玉米种子做的手工拼图,名片上赫然印着一只卡通超级玉米。玉米,融入了赵久然的生活,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玉米的结缘

赵久然和玉米打交道已逾20年。玉米不仅是我工作的一部分,甚至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对我来说,在田里看看玉米就是很享受的事情。赵久然坦言。

1986年,赵久然研究生毕业。因为科研素质良好,再加上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品质,毕业后留在北京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工作。时值我国改革开放不久,在青年知识分子中掀起了一股出国热潮,许多同学纷纷出国留洋深造。作为同学中佼佼者的赵久然同样受到冲击,他也曾心动过、向往过。然而,一本介绍美国农业科学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矮秆小麦育种专家布劳格生平事迹的书改变了他的想法。他想,一个美国科学家能到第三世界国家工作,并作出巨大贡献,作为一个中国人,就更应为祖国多作贡献。于是,他毅然选择留在国内,把根深深地扎在祖国的沃土上。

不久后,为推进产学研结合,赵久然主动提出到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都较艰苦的北京市延庆县乡村蹲点搞科研,这一蹲就是6年。他克服了生活和工作上的种种困难,从生产中找研究课题,与当地领导、技术人员和农民密切协作,为当地的中低产田综合开发、旱地农业、玉米新品种推广、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商品粮基地建设、粮食亩产达到千斤县等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他的带动和示范下,研究所其他研究生和大学生纷纷到基层锻炼,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领导和老一代专家的称赞。

玉米良种的研发


(未完,全文共2568字,当前显示7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