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后进村与难管村转化的实践探索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后进村与难管村的党组织建设,既是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道县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对10个后进村与难管村实行重点转化帮扶,取得良好成效。

“后”与“难”的主要表现

难点之一:支部班子弱,干部素质低,工作开展难

一是两委班子“软、弱、瘫、散、缺”,战斗力不强,村里各项工作基本无人管事。初,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有5个村支两委班子不全。特别是有个别村没有一个村干部真正管事,导致上级有关精神传达不下来,村里的各项工作处于瘫痪状态。二是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素质低化、作用弱化,发挥不了模范带头作用。据调查,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共有38名村干部,35岁以下的只有2名,占总数的5.26%;初中及以下文化的23人,占60.52%。195名党员中,60岁以上的就达83人,占42.56%;35岁以下的只有13名,占6.67%;初中及以下文化的83人,占42.56%。其中有4个村,没有一个35岁以下的党员。三是村级财务管理混乱,村中事务无章理事,村里账目不清,群众意见较大。据调查,后进村之所以工作“落后”,其原因大多数是由于村里帐目不清而引起的,特别是一些有集体经济的村,由于村里财务不公开,个人简历账目不清楚,因而群众意见很大。“断头账”比较多。由于村干部异动后,财务不打移交,新官又不理旧账,村里都是些“断头账”,也无法清理。有的村里换了几届班子,但都没有结下帐来,留下了许多后患。

难点之二:集体经济薄,村级负债重,实事兴办难

村集体经济为空白,导致村里正常的开支无法保证,“无钱办事”的问题十分突出,村里运转艰难,干部工作有心无力。在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中,只有1个村有2万多元集体收入,其它9个村均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更让人担忧的是,这9个村中都有几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负债。据统计,10个后进村和难管村平均每村负债10.84万元,实事兴办十分难。

难点之三:热点问题多,各种矛盾大,社会稳定难


(未完,全文共3389字,当前显示8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