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公共财政如何覆盖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政是实现农业、农村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与体制保障,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政策工具,管理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重大历史使命。近几年来,各级政府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大幅度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有效促进了农民减负、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00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与财政密切相关,财政在新农村建设中大有可为。

一、公共财政覆盖农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县乡财政困难,除保工资和正常公用经费外,无力支持经济事业发展

目前相当一部分县域经济发展滞后,特别是税改后的县、乡两级,由于取消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规费收入,这对于靠农业支撑的大部分县乡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靠上级转移支付的财力远远不足弥补,县乡财政状况整体处于“吃饭”财政。如笔者所在的福建省诏安县全县14个乡镇2个区,总人口58万人,财政供养人员11611人是典型的农业县、财政穷县,20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9021万元,不仅收入总量小,人均占有财力也低;地方财政收入过千万元的乡镇1个,有10个乡镇区收入不超过500万元,最少的只有180万元,在县乡全部支出中,用于工资性支出达到86.7%以上,加上各种法定支出以及硬性增支政策,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力不从心。

(二)县乡镇债务负担沉重,形成潜在的财政风险,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在财力薄弱的情况下,为了保工资、维持正常运转,支持城镇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县乡财政不得不举债度日,截止2005年底笔者所在县全县乡镇债务总额达12800万元,县直部门债务余额累计达2000多万元,其中直接显性债务11430万元,间接隐性债务3370万元,目前县乡财政债务主要是显性的上级财政借款,国债转贷,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同时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两基达标”验收期间,积累了不少债务,据统计全县村级债务达4700万元,致使部分村级组织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运转相当困难。

(三)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严重不足,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程度和层次窄浅

近年来,财政支农投入过度依赖上级财政,县乡财政农业支出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央投入所占比例东部地区为20%—30%,中部地区为40%—60%,西部地区比例为50%—70%。有的县乡本级财政以保吃饭,保运转为主,基本没有新增支农投入,造成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滞后。一是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方面,受县乡财力和体制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执行标准不仅普遍较低,而且市县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农村中小学生公用经费远远达不到省定小学每生每年240元,初中每生每年340元的最低定额。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学校缺乏教学设施,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危房改造任务很重,贫困学生“两免一补”覆盖率低,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二是农村卫生事业亟待加强。“两个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乡村医疗机构收不抵支,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普遍落后,影响了新型合作医疗的普及。三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范围小,覆盖面窄,参保率低,在偏远贫穷的山区甚至是社保盲区四是在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如村村通公路工程除国债转贷,交通补助外,各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加上水、电等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未完,全文共5333字,当前显示14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