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如何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概念,分析当前急需我们解决的迫切问题,以及应该采取哪些对策措施,这些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作为身处“三农”工作一线的乡镇政府,如何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呢。而从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来看,由于多种因素,造成了乡镇政府这一级基层组织“责任大、权力小、责权参差不齐”的局面,但这也不能说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一无事处,毕竟乡镇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领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现结合平时工作中的实际,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层面上的,属于物质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体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是精神层面上的,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前者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后者是新农村的具体体现;“管理民主”是政治层面上的,属于政治文明建设的范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可以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是从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角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概括。这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之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当前面临的几大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层是农民的年收入增长速度慢;农村与城镇的差距在拉大;另一层是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低,造成农民收入不稳定的因素依然较多。目前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所面临的困难很多,例如:单纯依靠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滞后于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和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劳动力素质偏低造成就业难度加大;资金短缺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等。

(二)农村投入不足

乡镇企业的转制、强村扶弱村的村庄合并、免征农业税,都使得各村的集体资产和年收入收到严重损失,而开始实施专职村干部制度,以及各村自我“造血”功能的缺失,使得村财政“缺口”大;以及前几年注重工业经济和城镇建设的发展思路,都导致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的投入不足。调查显示,由于受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瓶颈制约,部分行政村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土地治理根本无法开展,导致农业抗风险能力薄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四)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滞后


(未完,全文共5154字,当前显示143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