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西安旅游形象传播思索

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旅游形象及其传播的研究,丰富的理论成果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理论界、旅游行业、各地政府都将旅游形象有效传播作为提升旅游吸引力的重要途径。笔者以“旅游形象”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进行模糊匹配检索,仅2000年到2011年就有相关文献1067条。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形象概念的界定、影响因素、策划与设计上,近几年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更加深入和细化,旅游形象测量[1]、旅游品牌塑造和城市旅游系统设计[2-3]、目的地旅游竞争力[4]等方面的理论趋于完善,“双筛法”[5-6]等基于旅游市场调查基础提出理论的更加关注旅游者、目的地社区居民的感受。对西安旅游形象传播的研究以定性分析居多,大多注重中心城市的定位[7],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设计[8],虽然已经提出了西安旅游形象传播的建构路径和方略[9],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形象传播的影响[10],但在国外的形象传播已经拓宽到旅游俱乐部、顾客价值体验及绩效评价等领域[11]的背景下,针对西安这个著名的遗产旅游城市仅从文脉、地脉角度分析是不够的,本文试图从旅游者角度出发,通过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市场调查手段,探究影响西安旅游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探索性的解决途径,对西安旅游发展理论进行补充,为政府相关部门的旅游实践提供参考。

一、西安旅游目的地形象与传播测量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结构法和非结构法结合的方法,使用中、英、日三个语言版本,调查对象75%为2011年7月至9月间到访西安的国内外游客,14%为通过电子邮件接受问卷访问的客源地居民,11%为西安本地市民。结构性问卷采用多属性法(multi-attributeapproach),用含21项的5分制李克特量表(likertscale)形式设计。非结构性问卷参照艾特纳和瑞奇测定目的地形象整体和唯一性的3个问题[12]设计。问卷发放1600份,回收1340份,有效问卷1053份,有效率78.6%。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美誉度对结构性问卷统计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其目的在于浓缩数据,深入研究游客认知形象的内在结构并对比其各维度的评价。对因子的可信度即调查结果的稳定性进行了克伦巴赫α检验,所有因子的α值都超过0.7,说明测量可信度良好,见表1。旅游者对西安旅游形象评价最高的是“旅游资源”(4.900),进一步说明西安在旅游资源上的绝对优势,不过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指文物古迹资源。评价最低的是“旅游服务”(2.483),反映出西安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无法满足旅游者购买欲望,也反映出西安旅游需要借助辅助手段才能实现深度体验,旅游者自主游览满足程度较低。“旅游传播”较低得分(2.490)反映出西安形象传播上明显不足。

2.知名度游客眼中西安最有代表性的前五位事物分别是,秦始皇陵兵马俑(66.54%)、大雁塔(42.96%)、城墙(39.23%)、钟鼓楼(20.96%)和小吃(12.69%)。红色资源、科教资源、自然资源被提及较少。代表人物以历史人物为主,大多集中在杨贵妃、李白、秦始皇等上。现代人物以张艺谋和贾平凹为最多,闫妮、田亮等也有较高知名度。赵季平、张锦秋、许巍等人物主要是本地市民提及。但很多外地游客提到药家鑫,对西安如何化解负面因素影响,并适当采取危机公关来维护积极形象提出了新命题。


(未完,全文共5740字,当前显示139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