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小议国企经营者职位获得的法律路径

摘要。透视企业经营者职位的获得方式,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权源结构形成的真正原因。建立国有资产代表人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改政府和执政党组织直接任命制为推荐提名制。建立全新的企业治理结构模式,应是解决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进退维艰较为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企业经营者职位获得方式国有资产代表人企业治理结构

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能自主适应市场竞争并有持续发展后劲的独立法人主体,是我国企业改革的主要目标。1992年,我国实行国有企业公司化改制,以公司制度为基本制度框架,企图通过股份制或治理结构的改造,把传统国有企业变换为一个内部治理结构规范、股权结构合理、所有权明确、管理民主科学的现代企业。

一、企业经营者产生方式是企业内部权源结构形成的基础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企业控制权产生方式到底是基于何种制度背景和程序。在“资本本位主义”的企业时代,基于股权绝对决定主义而产生的投资者权利——股权,是公司制企业一切权力的源泉和逻辑起点,公司之控制权则基于股权多数决定原则,以股东(大)会以及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为基本形式,它具体体现为在股东大会中对董事职位的获得以及对董事会决策的影响,因而大股东往往在获取控制中占有明显优势。在“管理本位主义”或“经营本位主义”的当代企业领域,由于企业经营的专业性和企业家职位的职业性,经营、管理层事实上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尽管企业决策权在形式上仍由公司董事会控制,但董事会更多的时候是充当一个橡皮图章和程序式的对经理管理层之既定决策予以复决的作用。可见,研究企业控制权应是现代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的重点,而对掌管企业控制权的企业经营者进行研究,则是透视企业管理本质和对不同权利进行考量的关键。破解企业经营者职位获得方式,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企业内部权源结构形成的真正原因与动力,从而提出相应对策。因为,任何组织体的权力构建和运行有三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一是权力源,即权力来自于何处,权力是从哪一权力源逻辑地、合乎规律地展开;二是既定的权力以何种方式、何种原则进行有效地配置,使不同利益主体获得比例相称、能量相当、权利与义务平衡的权力以及由权力派生的一系列权力性资源;三是权力分配之后在动态运行中的变形与异化,权力所有者无限地自我扩张既有权力,侵蚀、限制他人权力,从而导致权力滥用、权力失衡以及权力的不公平归属。要弄清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运作规律,我们必须首先分析出国有企业经营者职位之权力基础,即权力源在哪里。


(未完,全文共3689字,当前显示10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