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对实现安居乐业的调研与思考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解决好群众安居乐业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通过调研,对**如何群众安居乐业形成如下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现状

全县辖9镇、78个行政村,总人口5.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494人,非农业人口9103人。人口年龄结构为:16周岁—60周岁劳动力资源39083人,占总人口的77.7%。文化结构为: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30411人,高中6019人,大专及以上2653人。性别结构为:男性20185人、女性18898人,性别比为1:

1.07

(一)住房保障现状。近年来,全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建立了县城、县域副中心、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一体化发展的城镇化规划建设体系,通过实施保障性住房、陕南移民搬迁等政策,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截止20**年,全县共有保障性住房2086套,其中在建和已建成廉租房806套、公租房880套、限价商品房400套,廉租房对象310户、公租房对象880人。据住建部门估算,县城居住总面积已达到352000平方米,人均28.16平方米;集镇居住总面积达到417820平方米,人均32.14平方米。根据县城总体规划、集镇和新型社区规划,目前县城承载能力12500人,集镇承载能力**000人,新型社区承载能力4066人,按照“三个两万人”的规划目标,目前县城承载能力只能满足规划承载人口的62.5%,集镇只能满足规划承载人口的65%,新型社区只能满足规划承载人口的20%。

(二)产业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在产业发展方面:一产突出发展生猪一县一业,食用菌、烤烟、药材、林下养殖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一业主导、多业并举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培育农业产业园区14个,龙头企业6个,产业大户65户,带动散户150余户。二产以矿产、食品加工、水电、生物医药等为重点,培育工业企业8个,规上企业2户,上缴税收2317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360人。三产以生态旅游为主,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企业,共发展旅游公司4户,限上商贸流通企业2户,农家乐52户,年上缴税收80余万元,提供工作岗位300余个。城乡居民收入方面:20**年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3035元、6524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5:1。在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为72.3:

5.5:

2.5:

19.7。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比为54.0:

37.0:

1.9:

7.1


(未完,全文共4124字,当前显示10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