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信社经济案件诱因调研报告

加强案件防控治理,做好农信社各类案件的防范,有效遏制重大经济案件发生,努力减少和避免资金损失,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需要探索和研究的课题。

一、案件发生原因

农信社经济犯罪,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员工的素质偏低是案发的根本原因。一是政治素质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人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加之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薄弱,法律意识、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经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侥幸和冒险心理严重,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丢在脑后,平时不加强政治时事学习,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对腐朽思想的抵御能力较差,忘记了工作环境和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淡化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享乐,私欲恶性膨胀,成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俘虏。二是业务素质偏低。有些基层农信社人员缺乏必要的业务操作程序和管理制度规定方面的知识,甚至有的业务员对自身应知应会的业务知识都不懂,这就给极少数经济犯罪分子伺机作案大开方便之门。三是法制观点淡薄。有些人认为农信社就是要抓好经济效益的最终点,殊不知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只有知法、懂法、依法合规经营,才能真正抓好业务经营,提高效益,反之,是抓不好业务经营的。甚至有的人工作极端不负责任,利用职权违规贷款,造成了损失还不知是渎职;有的人挪用公款觉得只是暂时用一下,又不是不还,算不了什么;有的员工干出了违规、违纪、违法的行为,仍不知不晓,直至步入牢房;有的对经济犯罪的作案行迹,知晓而若无其事,不报告,不反映,法律意识差。四是涉案金额巨大,作案时间长,手段多样。个别经济案件跨度在几年甚至有的案件达15年之久,犯罪分子利用信用社的各种凭证及印章吸存不入帐,以截留储户存款,收贷不报帐,私自挪用、冒名、借名贷款以套取现金占为已用,犯罪分子有一定的区域界限,作案区域基本上是信贷员自己分管包片的行政村,导致件难以暴露。之所以案发,都是因为群众要求兑付现金而犯罪人手头现金周转不过来,群众在索钱无果的情况下不得已才报案。这些都是导致案件发生的根本因素。

领导不力是案发的关键原因。一是思想重视不够。目前,有些领导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偏差,对案件的管理工作思想重视不够。平时盲目乐观,一旦出了重大案件,惊慌失措,奔东跑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没有真正得到落实。二是官僚主义严重。有的经济犯罪作案时间长达数年,作案次数几十次,而一直未被发现,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领导不认真履行职责,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个别人身上暴露出来种种不正常迹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听之任之,该纠正不纠正,访处理不处理,最终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直至某些人走向犯罪道路。三是自身不廉洁。有的领导在封建特权思想的影响支配下,把党、人民给予的权力当作商品交换的“筹码”,大搞以权谋私交易,结果是上梁不正下梁歪,已不正,不能正人。


(未完,全文共3810字,当前显示120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