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分布在政府机关、人民团体、科教文卫、体育等公共部门,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和公益服务方面。由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形成比较复杂,所以对其监管和改革非常困难。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大要求在建立全国经营性资产监管体制的基础上,允许各地方政府积极开展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方式的探索。中央领导在这一问题上也有明确指示,黄菊副总理指出地方非经营性资产授权国资委监管可以继续探索并要及时总结。近日,我们对全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现就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和如何加强管理与营运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状况

根据全市20xx年汇总会计报表统计结果,截至20xx年底全市国有资产总量96.49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79.72亿元(不含土地),占总量的82.62%;市直国有资产总量36.87亿元,其中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26.94亿元(不含土地),占总量的73.07%。数据表明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占绝对比重。

从近几年国有资产统计结果看,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量由1994年的31.15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79.72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5%以上,递增态势强劲,增长速度较快。这块巨额资产一方面为加强地方政权建设和推进社会事业进步积累了一定的物资基础,另一方面又为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将资产转化为资本资源提出了新的课题。

二、管理现状及成因

我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财政等分管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对确保地方政权建设和推进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成绩和作用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目前也确实存在一些令人堪忧的问题。

(一)无偿占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主要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的需要,具有明显的非经营性、服务性、无偿性的特点。但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也产生了负面效应:一是部分单位由于利益驱动,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的占用更多更优的国有资产,在资产配置上存在一种自我扩张的冲动,实行超标准的配置,背离了合理、节约、高效地配备和使用的原则,既造成了单位之间的相互攀比,又造成了资产的闲置浪费;二是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收益由各单位自行支出,既吃“皇粮”,又吃“杂粮”。既造成了部门之间的苦乐不均,又为滋生腐败提供了土壤,影响了“公仆”形象。

(二)无规处置。根据现行国有资产管理法规政策,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处置时,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申报,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经审查批准后才能进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单位均未按规定申报处置,而是自行处置所占用的国有资产。主要有:

1、转让出售。某单位未经任何报批手续,擅自将2440㎡的办公楼以42.8万元价格出售,以解决单位政企合一遗留的职工买断身份和社保基金;另一单位正准备以同样的理由将占地2999㎡、建筑面积3944㎡的办公楼予以出售;有的单位擅自将本部门办公楼变现,将所获资金为职工购房。

2、抵押贷款。某单位用13936㎡的国有土地进行抵押,为下属公司贷款900万元;用5333.6㎡的国有土地为本单位抵押贷款100万元,一旦不能偿还贷款,被抵押国有资产所有权就会发生转移。

3、私自开发。某单位为解决本级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住房问题,将办公楼拆除,在原地进行房地产开发。


(未完,全文共5947字,当前显示137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