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秋之白华中瞿秋白的形象分析

在中国,红色电影一直以来都是承担着构建国家主流价值观念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识形态重任,红色电影开始出现“红色精神+消费影像”的另类话语表述,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湘江北去》及《秋之白华》等新一批红色电影的出现,集体呈现出后现代语境下红色革命精神与消费时代娱乐化形象相结合的影像特征。

一、党员形象的重构:他者视点与自我言说

《秋之白华》对瞿秋白形象的塑造,摒弃了红色电影惯用的宏大历史叙事视角,以故事化的方式讲述伟人生平并唤起观众崇敬之情的经典叙事模式。反而采取了后现代式的重构:消解革命英雄的神圣感,将历史生活化,尊重革命者的个体生命价值。他者视点。电影《秋之白华》以杨之华的他者视点展开,这一带有回忆色彩的视点将宏大的革命历史变得个人化、生活化。影片的前半部分杨之华的视角让观众从侧面认知瞿秋白这一人物形象,感受杨之华与瞿秋白之间的微妙情感变化,体会瞿秋白作为丈夫、作为学者及作为革命者的人格魅力。杨之华的视点可以说是观众对瞿秋白感性认知的窗口,这种他者视点的讲述打破了对革命英雄讲述的话语垄断,使得瞿秋白真正成为观众的移情对象,可以让观众在非瞿秋白的视角中感受瞿秋白的个人特点。


(未完,全文共2272字,当前显示5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