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 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 -调查报告

关于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的调查

铁岭市气象局杨艳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市作为农业大市,要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收、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无疑科技是首要的支撑力。按照市委"五大战略"大调研工作方案,我局就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开展了调研活动。由主要领导带队,组成专门调研小组,就目前全市农技推广状况、农民获得科技信息渠道及科技应用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状

基层农科、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多数呈现"线断、网破、人散"的瘫痪局面。

据调查,全市90多个乡镇(场)中,能够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有10个,如开原市城东农科站,昌图县老四平农科站等。这10个站的主要特点是农科站长业务素质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对农民科技服务较好,仍起到农村科技普及和推广的作用。第二类农科站是属于勉强维持糊口型的。这部分农科站全市有36个,占总数的37.5%,他们完全依靠从事农资经营收入来维持站内人员基本工资,解决不了开展业务所需经费问题,无法开展科技普及和推广业务工作。第三类是名存实亡型的。这样的乡镇农科站全市有50个,本身无经营性资产,既无经营能力,更谈不上技术推广,全员放假,自寻出路。昌图县33个农科站当是有31个属于这种类型。昌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国威说,20年前,与他一同或先后毕业的学农和畜牧专业的同学相继从乡镇和县里离开了本职岗位,纷纷自谋职业,有的养猪,有的做豆腐,有的蹬板的谋生。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乡镇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农科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绝大多数乡镇原有的畜牧兽医站基本都"黄摊"了。原有的专业人员有的回家种地,有的自己搞起了养殖,稍为好一些的是受聘于养殖场或开个体兽药、饲料商店。乡镇畜牧助理基本是外行、干外活,无从谈起技术推广。

二、造成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现存问题的原因调查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造成农科推广"最后一公里"的断线或"基础断层"的主要原因是:一管理体制不顺。乡镇农科站自从人、财、物管理权限下放到乡镇政府后,改变了原来与县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业务指导关系,所以在具体工作上要通过县乡两级政府去部署,导致工作效率低。同时在用人和资金管理上,一些乡政府由于忽视或淡化技术推广工作,使人和钱物的乱用、滥用。二经费短缺。据调查统计,全市有16个农科站是财政全额拨款单位,乡均4.2万元26个财政差额拨款单位,乡均2万元全市有54个农科站为自收自支单位。众各县(市)区向市农委填报的情况汇总,全市农科站年需人员工资有业务经费1162万元,而目前能解决的仅232万元,年缺口930万元,乡均9.6万元。三专业技术人员少。据调查统计,全市乡镇农科站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仅有218人,占总人数为20%,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仅36人,占总数的3%,技术力量明显薄弱。

三、目前农村科技服务供需现状调查

1、农民素质偏低,农民科技意识令人担忧


(未完,全文共5055字,当前显示131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