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强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县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企业党员队伍得到不断壮大。但是,随着非公企业快速发展,发展党员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

一、基本状况

**县有非公有制企业85家,已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在28家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支部23个。其中,单独建立党支部的有4个,采取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村民小组联合建立党支部的19个,有企业党员40余名。

二、存在的问题

(一)从业人员流动性比较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稳定。发展一名新党员,需要经过本人申请、组织推选、培养教育、跟踪考察和确定发展对象等必经程序,这一过程约2-3年的时间。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非公企业用人机制比较活,职工流动比较频繁,部分企业从业人员工作不足1年的达到20%,有的甚至更高。由于人员的相对不稳定性,造成入党积极分子推选、教育、培训考察工作衔接不规范,难以做到好中选优。

(二)缺乏优秀党务工作者,党建工作不规范。非公企业党组织由于受自身地位、条件等因素的局限,开展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多数企业的党务工作者是兼职,参加业务学习和培训时间较少,对开展党的工作,特别是发展党员工作的政策法规和具体程序了解不透,把握不准,致使发展党员工作措施乏力,工作滞后,效果不佳。

(三)少数企业主重视程度不高,制约发展党员工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企业主的首要目的,部分企业主注重抓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不重视企业党建工作,认为发展党员工作可做可不做;还有个别业主对抓基层党建工作和发展党员工作持有偏见,认为发展党员与企业目标不同向,会影响企业发展。

(四)非公企业党员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影响优秀员工入党的积极性。非公企业党员中普遍存在着雇佣思想,认为是为企业老板打工的,自我要求的标准降低,模范带头作用不好,混同于一般群众,影响了优秀员工加入党组织的积极性。

(五)个别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存在“家族化”现象。少数非公企业的业主或是出资人,认为发展党员首先要发展“自已人”入党,党支部召开的党员大会变成了“家庭议事会”,使一些群众信任的、年轻的、有技术的优秀员工被挡在了党的门外,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对策措施


(未完,全文共3022字,当前显示93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