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县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的事迹材料

“农电体改”是一种单独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单独行为,“农电体改”只须从个体面临的困境和谋求出路的层面上来理解。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更广阔的视野,局限于个别行为将会导致认识上的迷误。社会现象自有其社会原因,自有其历史根源。

原野在呼唤

--**电业局农电体制改革走笔

年减少收入3000多万,富余了1/3的人员,历史和现实的撞击呼唤着改革

历史常常留给人们以困惑。

6年前,勤劳善良的益电人为改善农村用电质量、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农村电网的改造之中。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耗费自己无数金钱和心血的工程在造福于民的同时,也给自己背上了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沉重包袱,**农电举步维艰。

公元2003年8月,摆在**电业局局长青志文面前的是这样一组数据:根据测算,实施“城乡照明用电同价”后,全局农电直接经费收入每年将减少3000多万元(含照明、动力、农排电价下调及表损等),经补贴后仍将减收1000多万元;为降低成本,维持运转,需减少约三分之一的农电工。

有着“洞庭明珠”美誉的**是一个农业大市,全市122个乡镇3543个行政村114万农户349.75万农业人口,从西南向东北依次分部在延绵的高山、丘陵和冲击平原上。**农电占全市90%的地域,80%的业务,1/4的电量。于是,山区的灌溉、丘陵的抗旱、湖区的防汛,无不将**农电人的身影定格在乡村茫茫的原野上。据统计,近5年来,**农排平均每年排出渍水321亿立方米,灌溉打水10.9亿立方米,使320多万亩农田免于干旱水淹,为农民增收近3亿元。同时“村村通”工程、“网改”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用电质量,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创造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仅“同网同价”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3300万元左右。

这就是历史,就是不容置疑的历史。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对于**农电而言,随着农村电网改造的结束和农电工作的发展,原来占突显位置的农村供电质量问题、电价偏高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但同网同价给其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为维护农电工作的正常开展,**农电人从加强管理入手,降损增效,创出了特色;使近年来农电在艰难条件下仍然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管理上的加强弥补不了体制上的缺陷,体制不顺引发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渐次浮出水面。

-----收入骤减和成本剧增的反差。自2003年3月实施城乡照明同价以来,每千瓦时电量售电均价由以前的六、七毛,降至现在五毛四分八,仅此一项全市年减少收入1700多万元,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供电所设置偏多,农电员工队伍庞大。全市现有农村供电所115个,农电员工2323人。农电员工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确、待遇未落实,人心不稳、效率低下。同时,巨额的维护和折旧费用没有来源,导致管理成本过高。

-----未网改村巨大的投入和收费困难的反差。

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后,全市仍有635个村没有实行农网改造,这部分村要求进行网改,也同意集资进行户表改造,但由于已经没有农村电网改造的投资项目,无法安排,于是,出现了拒交电费的现象。同时,有的农户交费进行户表改造后虽然同价了,但因主线未改而电压质量不高,仍然拒交电费。电力企业因此面临两难的境地。


(未完,全文共5681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