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医院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中国医院60年的发展历程

1中医医院的发展历程

60年来,我国中医医院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她的历程可分为5个时期。

1.1初创时期

建国初到“文革”前是中医医院的初创时期。1950年全国仅有中医医院4所,平均每所医院只有30张病床。1965年已发展到131所,院均床位79张。这一时期中医医院从少到多,中医药队伍逐步扩大,1958年大跃进时中医医院骤增至2\305所,1960年曾高达330所。但是这个时期的中医医院基本沿用了西医医院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尚无自己的建设思想与管理思路。

1.2挫折时期

文革时期是中医医院受到严重摧残的时期。全国中医医院由“文革”前1960年的330所至1976年时只剩171所,很多中医院被“拆庙赶神”,中医医院的建设与管理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相当一部分中医医院条件较差、管理较乱、严重西化。

1.3恢复发展时期

粉碎“四人帮”以后至1990年是中医医院恢复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是我国中医医疗机构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例如“五五”时期中医医院由1975年的160所增长到1980年的678所,年递增率33.48%;“六五”时期由1980年的678增长到1985年的1455所,年递增16.90%;“七五”时期由1985年的1455所增长到1990年的2141所,年递增8.00%。20多个省市普及县级中医院,中医医院的机构基础主要是在这个时代打下的。

这一重要时期中医医院经历了3个阶段。中共中央(1978)56号文件“中央转发中共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的批语”的颁布为第1阶段的起点。1982年的“全国中医医院和高等中医教育工作会议”(衡阳会议)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会议针对中医医院“桂梅兰芳的牌子,唱朱逢愽的调子”的普遍问题,第一次提出了中医医院必须突出中医特色这个关键问题,是中医医院在办院指导思想方面的一次重要的转折。

1984年全国中医医院建设检查标准(省地市和县区级两种)的制定是这一时期第2阶段的标志。这时中医医院由西医模式管理和传统经验管理开始引进标准化管理、目标管理等现代管理思想与方式,并大量注入中医内容,形成了一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章,后来又陆续增加和完善。

1986年“全国县级中医医院工作会议”(沙市会议)是第3阶段。这次会议将中医医院的建设与管理从城市扩大到农村,提出了普及县级中医医院的号召,产生了重要效果。会议提出了3个重要的导向性指标:门诊、病房中医药治疗率85%和70%;中医药人员不少于医药人员的70%;中医药人员应占院级领导的多数。这以后又颁布了一批管理规章与标准。

1.4步入科学管理时期


(未完,全文共3381字,当前显示111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