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的成功探索

****高度赞扬了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得好”。龙泉村的新农村建设是从创建和谐文化开始,几十年不间断,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廉洁为荣、团结奋进、共创辉煌”的龙泉精神,终于走上了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道路。龙泉村创建和谐文化,道路艰辛,成绩斐然,经验丰富。该村先后荣获“国家级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多项称号。总结龙泉村创建和谐文化的做法,必将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有重要启示。

一、坚持与时俱进地抓和谐文化建设

龙泉村党委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认识到,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农村必然出现不同矛盾、不同问题,只有从提高人的素质这一目的出发,寻找先进文化建设突破口,用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阵地,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龙泉村先进文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20世纪80年代初,在人民公社解体和建立土地家庭联产承包新体制背景下,农村各种矛盾骤然爆发,家庭内部、干群、邻里、村与村之间均出现不和谐。龙泉村党组织认识到,“集体虽然变了‘形’,思想道德不能滑坡”,决定选择家庭这个农村细胞为突破口,开展“五好家庭”评选活动。评比标准特意加上热爱集体、互助互爱条件。从1985年开展活动,年底经全村群众投票评选,当年评出的“五好家庭”数量占全村总数30%,基本遏制住了思想道德滑坡状况。这项活动连续进行五年,当“五好家庭”总数达80%后,龙泉村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和谐。

20世纪90年代初,农村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由于个体私营经济收入直接归自己,这种产权明晰的体制对已经走上集体经济道路的龙泉村冲击很大,少数干部不安心集体事业,部分群众对集体经济失去信心。龙泉村思想政治建设到了一个重要转折关头。已经坚定选择走集体道路的龙泉村党委,认识到思想建设必须放到首位,于是开展“经济要振兴,思想要先行,团结是基础,奉献是保证”的大讨论。村党委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无私奉献精神,农民群众必须增强集体主义观念。龙泉村先进文化建设也由此进入多样化的大发展阶段,从1991年起便开展了“十好”评比活动。同时村里各种组织如共青团、老年协会发挥着独特作用,创办《龙泉青年》报、《夕阳红》报,建立广播网络等。上述活动,对村民思想道德建设均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在这种背景下,龙泉村部分群众出现了生活“比阔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消费。面对复杂的思想形势,龙泉村党委清醒地认识到,尝到思想道德建设甜头的干部群众已经不满足原有的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把先进文化覆盖到全村各个角落,全方位地发展先进文化事业。龙泉村的先进文化建设从此走上了规范化道路。


(未完,全文共4510字,当前显示114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