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市美好乡村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美好乡村建设。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安排,第33期中青班第三调研组,就加快我市美好乡村建设课题走访了市直有关部门,并深入区县了解基层干群对美好乡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现形成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一、我市美好乡村建设基本情况

xx市位于安徽省南部,现辖三区(xx区、xx区、xx区)、四县(xx县、休宁、祁门、xx县)和黄山风景区,市域面积9807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其中农业人口111.67万,占75.4%。全市有101个乡镇(其中53个镇、48个乡),6个街道,743个行政村(包含32个村改居),3500余个自然村,8900余个村民组。乡镇平均人口1.4万人,比全国少1.47万人、比全省平均人口少2.8万人。村级平均人口1530人。近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生态资源,通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等四大平台,大力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服务业发展,加快黄山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皖中、皖北、沿江地区相比,我市拥有明显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加快黄山美好乡村建设应大有作为。

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我市从2013年开始,每年重点培育建设100个以上中心村,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2年;每年治理改造300个以上自然村,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建设周期1年。到2016年,力争全市5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市9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按照尊重自然美、注重个性美、构建整体美要求,各区县优先选择乡镇政府驻地村、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历史文化名村及城市规划区外的远郊村进行规划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古村保护型、优质生态型、产业带动型、异地安置型、综合提升型、扶贫示范型村庄。目前,市县均成立了美好乡村建设组织机构,召开了动员大会,出台了《实施意见》,共推荐了115个中心村申报全省第一批建设计划,开展了两期全市美好乡村建设专题培训,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二、我市美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亲身感受到农村的发展变化,见证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特别是城区近郊农村和具有产业特色优势的乡村,基本达到了村庄秀美,村民富裕,设施配套,宜游宜居的目标。但多数乡村,由于资源优势不足,规划建设滞后,其生产生活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脏、乱、差、弱”等问题。突出表现在:

生活环境较脏。主要是农村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垃圾乱倒,胶袋乱飞,路边、河边、村边、田边、塘边、屋边垃圾随处可见。多数村庄没有垃圾收集点,没有垃圾处理设施,改水改厕还没有完全达标。少数地方还是人、畜混居,禽、畜放养,生活环境不容乐观。“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治理赶不上污染速度”的现象相当普遍。尽管有些行政村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区)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但由于垃圾数量增长较快,原来垃圾处理经费预算被不断突破,经费不足影响垃圾运输问题越来越突出。垃圾处理难,污水处理更难。农村污水处理工作刚刚起步,受村民居住分散影响,污水集中处理成本高,解决难度大。垃圾、污水处理已经成为美好乡村建设中最直接、最紧迫、亟待破解的现实问题。


(未完,全文共5139字,当前显示14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