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镇薄弱村整顿转化调研报告

目前,班庄镇现有的3个经济薄弱村(东接驾村、刘洪爽村、山西村)正在进一步整顿转化中。

一、基本情况

和原因分析

(一)薄弱村基本情况:

东接驾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1690口人,党员84人,耕地面积1313亩,由郑接村、王接村两个自然村组成,2010年人均收入6256元。2007年以来,村党组织书记变动频繁,第一任村党组织书记与群众关系紧张,被免职,第二任村党组织书记因为压力太大主动辞职,第三任村党组织书记能力一般。

刘洪爽村现有4个村民小组,2106口人,党员50人,耕地面积1893亩,由刘洪爽村、韩洪爽村、杨洪爽村三个自然村组成,2010年人均收入7029元。近年来由于村班子不健全,村党员作用发挥不明显,村经济发展滞后。

山西村现有6个村民小组,2470口人,党员91人,耕地面积2775亩,由廖沟村、董沟村、吴沟村三个自然村组成,2010年人均收入6752.1元。因村地处丘陵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无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村经济发展滞后,负债总额136.11万元。

(二)主要原因:

1、信访问题突出,村班子战斗力整体偏弱。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尤为突出,村干部素质的整体落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导致信访问题的进一步突出。

2、村集体经济实力不足,渠道单一,缺乏发展后劲。村集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发展缓慢,干部思想陈旧,发展集体经济的动力不足,思路不清晰。一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多数农村干部都习惯于把目光集中到土地上,以地生财已成为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是,单纯的土地增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党员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升,“双强双带”能力较弱,缺乏主人翁意识。多数农村党员干部发展经济的能力急待加强,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的“经济能人”较少,有些党员干部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致富无门,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另一方面,许多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党员干部队伍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素质不高,村干部后继乏人。

4、村经济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布局相对落后,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足。其主要原因包括:一是缺乏具有凝聚力的组织核心;二是传统的小农经济思想对现代经济组织发育的影响和制约。

5、特色产业规模偏少,市场优势不明显一是产调的风险性导致农户对村级集体组织缺乏认同感;二是农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率和意义缺乏认识,对市场的风险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抗御市场风险的知识

6.村集体公益事业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村集体经济的相对落后,导致公益事业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村级服务功能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组织在广大村民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着力解决班子问题


(未完,全文共4071字,当前显示11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