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快棚户区改造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关于棚户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两年内基本完成105.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共将惠及3.21万户,

9.62万人。纳入今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的6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52万户,

3.5万人。拆迁过程中,市区3000干部下到棚户区包户拆迁,于7月下旬完成了拆迁工作。为了使广大动迁户早日住上新居,回迁楼建设者夜以继日工作,短短3个月时间完成了10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棚户区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实现今年棚户区改造回迁,也在铁岭的城市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我市有史以来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拳拳之心,同时是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一个巨大贡献。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棚户区现状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我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按地域划分为十趟房、啤酒厂北、铜钟、铁西百货西(精工)、龙翔、橡胶厂6块,占地15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居民3.21万户,人口9.62万人。

我市棚户区历史久远,上述区域的棚户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建于解放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陆续在这些区域的空地上建房。后来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房日见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几乎各家各房都在建房,大房接小房,小房再接窝棚。久而久之棚户区就形成了规模。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多数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成为棚户区绝大部分人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棚户区内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棚户区没有排水设施,棚户房又普遍低矮、下窖,有的屋内地面比巷道路面竟低半米左右。下雨天和开春雪化时,水流倒灌,屋内长年阴暗潮湿。这里垃圾点少,公厕又都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春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肆虐,冬天积雪成山。居住在这里的人无奈地自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爬冰山,雨季把水掏。"棚户区内居住人员成份复杂,生活水平较低。这里出租房屋比比皆是,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棚户区,使得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和房产部门房屋管理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棚户区的居民却始终多年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居住水平反差极大。同时棚户区的存在,与城市整体形象、文明档次极不协调,使大的城市人居环境大打折扣,并且也不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招商引资。所以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二、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和成果

(一)棚户区改造的决策

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的问题,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受地方财政、就业压力等现实条件制约的原因,但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问题。我市棚户区问题尤其如此。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把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全省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大事之一,市委、市政府更把改造棚户区这件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承诺"改造连片棚户区,让老百姓告别低矮、简陋、潮湿的平房,住上了楼房。"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城市村庄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未完,全文共5247字,当前显示14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