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立贫困党员帮扶机制刻不容缓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要统一思想,努力形成贫困党员帮扶共识;要标本兼治,着力落实贫困党员帮扶措施;要加强领导,严格规范贫困党员帮扶管理三方面对建立贫困党员帮扶机制,其中包括:贫困党员致贫原因有年老体弱,收入来源少,观念不新,致富能力差,人口过多,家庭负担重,身体患病,医疗支出大,要从解决当务之急入手,要严格规范管理,要落实奖惩措施,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贫困党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队伍中特困群体。当前,贫困党员的生存状况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贫困。怎样对他们进行有效地帮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攸县贫困党员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建立贫困党员帮扶机制,加强贫困党员的帮扶工作已刻不容缓。

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

据调查,全县共有贫困党员1692名,占党员总数的5%,其中:农村贫困党员1435名,60岁以上的1138名,失业、无职贫困党员1128名,初中文化以下的1327名。总体来看,贫困党员“三高一低”的现象较为突出,即农村党员、老年党员、失业无职党员比例高,党员文化程度普遍低。具体来讲,我县贫困党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是年龄结构偏大。据调查,全县贫困党员中,49岁以下的158人,50岁-59岁的395人,60岁以上的1138人,分别占贫困党员总数(下同)的9%、23%、68%。调查发现,贫困党员的年龄普遍较大,并且绝大多数都已年近古稀,他们年老体弱,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生活十分困难,晚景很为凄凉。

二是文化程度偏低。贫困党员中,文盲、小学文化的1327人,占78%;初中文化的265人,占16%;初中以上文化的113名,占6%。调查数据显示,在贫困党员群体中,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并且贫困党员与文化程度基本上呈反比,即党员文化程度越低,陷入贫困的机率越高。

三是生活水平落后。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农村贫困党员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低于637元,城镇贫困党员家庭人均年纯收入也不到1500元,远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在贫困党员家庭中,大都住房拥挤简陋,没有像样的家俱和值钱的电器,有的甚至没有住房,一家挤住在破旧的公房和厂棚内;有的生活无着落,缺衣少食,甚至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有的风烛残年,重病缠身;还有的虽然能够保证温饱,但无钱治病、无钱供子女读书。

四是理想信念衰退。调查发现,大多数贫困党员的理想信念淡化,对党的事业和个人前途缺乏信心。在贫困党员中,有的认为没有温饱就没有主义,自己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还空谈什么理想信念;有的心理落差大,认为自己过去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现在却成为“无产阶级”、“后进分子”,内心不能接受这一现实,对党的现行政策产生了不满情绪,丧失了党的理想信念,尤其是在下岗失业贫困党员中,这种情绪更为强烈;还有的认为党组织对他们关心不够,感受不到党的温暖,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下降。

五是党员作用减弱。据统计,无职贫困党员有1128人,占66%,农村贫困党员任村组干部的有424人,仅占25%。调查数据表明,由于经济生活的贫困,导致了政治热情的衰减,使得贫困党员的作用大大减弱。有的缺乏市场经济头脑和带头致富的能力,在群众中没有威信,难以发挥党员的作用;有的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比较淡薄,考虑个人问题多,履行党员义务少,没有起到党员作用;还有的组织纪律性差,不按时参加组织生活,不及时交纳党费,也不履行党员义务,成为了“三不党员”,在党员和群众中起了负面作用。

不尽相同的致贫原因


(未完,全文共4402字,当前显示142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