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区关于撤村建居情况的调查报告

撤村建居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搞好这一工程,对于加快推进城市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最近,xx区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重点走访、数据分析,对全区已撤村建居的18个“城中村”改造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全区撤村建居改造的基本情况据调查,自1999起至今,我区已有18个村分两批撤村建居。第一批为景芳、常青、定海、三里亭和闸弄口5个村,在1999年3月起实行了撤村建居;第二批为范家、董家、水湘、三堡、三叉、唐祝、五福、章家坝、彭埠、皋塘、新塘、蚕桑和杨公13个村,在2002年5月起实行了撤村建居。这18个村分别属于4个街道、3个镇(采荷、凯旋、闸弄口、四季青街道和笕桥、彭埠、九堡镇),共涉及农业人口22505人。至今年4月底,已有15个撤村建居的农居建设经市计委批复同意立项,规划面积174.2万平方米。其中已开工建设51.66万(去年29.2万)平方米,结顶19万(去年10万)平方米,年内计划再开工20多万平方米。同时,整治、完善了部分基础设施,已有17个基础设施项目列入了市政府改造整治范围,争取改造资金623万元。17个项目涉及到14个社区的道路、桥梁、地下管网等基础建设,解决了一些低洼积水、生活污水截污纳管等问题,其中明月桥、定江路等路段已完成整治工程。目前,18个撤村建居地区“翻牌”后(个别还未翻牌),环境面貌有所改善,村民户口转变为居民户口,管理体制方面,已转变为居委会,大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已转变为股份制。但在土地性质方面,第一批撤村建居的集体土地已转变为国有土地,第二批撤村建居的还只是完成了土地测绘。在物质形态方面,多数尚未转变为公共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社区。撤村建居还仅仅限于原村民住宅的拆迁建设上,对道路、环卫、电信、社区服务配套用房等公共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大都还只停留在规划上。撤村建居改造情况按住宅改造的进度大致可分三种类型。第一类起步较早,改造建设进度较快,如范家、董家、景芳、三叉、三堡等5个社区。第二类已完成立项审批,正在作开工前期工作或部分建设,如五福、水湘、章家坝、皋塘、闸弄口等社区,其中蚕桑、杨公等社区由于无建设资金,尚未启动。第三类是等待征地建设、拆迁安置,逐步进行改造,如常青、定海、唐祝三个社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区撤村建居改造进展不尽人意,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认识上有差距。对撤村建居改造的紧迫性、重要性认识不足,有消极畏难、等待观望的情绪。有的认为撤村建居改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是等待国家明确一套相关的法律法规后再搞也不迟;有的认为现在规划、建设审批时间长,办理手续繁琐,群众利益难以保障,还是慢慢来;有的则干脆以集体无资金改造为由,坐等政府来改造。而政府的某些部门由于受体制、机制的制约,职责任务不够明确,因而在举措上也难有大的突破。

2.规划衔接滞后。钱江新城概念性规划设计和核心区控制性详规已经市政府批准,但各地块修建性详规尚未编制、批准,致使有关撤村建居的新建住宅无法定点。部分农居点就因为运河两岸整治规划未出台,致使住宅规划定点迟迟未获批准。


(未完,全文共4863字,当前显示128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