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波宁中学培育实验班办学模式实施方案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科教兴国,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进入新世纪又明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后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提出有条件的普通高中可与高等学校合作,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为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

(十三)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促进办学体制多样化,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六十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探索贯穿各级各类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鼓励高等学校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持有条件的高中与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和试验,建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中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高中阶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他不仅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建设。

波宁中学作为一所百年名校,一直秉承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学术主张,一直致力于探索普通高中创新教育模式的思考和探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时就开始就创办浙大实验班,从而迈出了创新教育道路上的坚实一步。浙大实验班是波宁中学和浙江大学进行联合办学的一种全新模式,是浙江省首个理科创新教育实验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经省教育厅批准,享受两项待遇,一是免会考,二是经浙大测试可于高二提前进入竺可桢学院。后因地方招生体制调整,1992年开始,波宁中学理科实验班取代浙大实验班,并被作为学校的一项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加以打造,实验班中不仅集中了在全国数学和物理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同时也配备了业务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并提供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统一要求和个性特长相结合的课程内容,着力探索创新教育规律,努力使其成为学校培养理科资优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在理科实验班的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办学成果显著,理科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在全国、省市学科竞赛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高考重点升学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这些成绩和经验的积累为波宁中学在这一阶段进一步开办理科创新班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010年,宁波市教育局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探索高中阶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推出了普通高中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实验项目,而波宁中学被批准为宁波市首批实验学校,并按照宁波市教育局的计划于2010年招生了35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首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于2011年招生了30名学生组成了波宁中学第二届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始了基于理科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的办学模式实践研究,专门组织以校长为组长,教务处和科研处负责实施的波宁中学创新素养培育实验班实践研究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探索创新素养培育的课程设置与培养途经,以形成具有波宁中学特色的创新素养培育模式。

一、项目目标


(未完,全文共6313字,当前显示142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