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教育:我们有话要说》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教育。我们有话要说》一书,书中批评的教育落后现状令人痛心疾首,而一些教育专家在文中对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各自观点给我很大启发。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在深深感触之余也要谈谈自己的教学观。

世纪交替,我们面临着新的挑战。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公民,也是抢占高素质人才高地的保证。基础教育的本质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可以肯定地说,仅仅依靠昨天的知识和技能是无以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把社会昨天的知识转化为有助于学生从容应对社会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价值观。因此,我认为教学过程应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共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在教。创设基于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对教学而言,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交往还意昧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二、教学要变“追求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

毋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


(未完,全文共3779字,当前显示10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