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推行三抓两减一保障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一、“三抓两减一保障”是保持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的现实选择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表明,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农民问题,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党的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始终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尤其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奋斗。但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新变化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适应。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性日益增强,跨地区、跨产业多种形式的生产联合或经营联合不断涌现,新的经济组织日益增多,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法以及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等,进行相应的转变或调整。但与此相反,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仍习惯于过去那种“吹哨子”、“喊号子”,搞强迫命令、行政干预,工作方法不对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极不适应。

二是农村基层组织在新形势下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不适。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将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过程实现现代管理,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根本转变。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对此认识不足,不注意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知道如何为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是农村基层组织的职能转变还未到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实行了税费改革,现在又在大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使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调整。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职能,学会用经济、政策、法律手段开展工作,服务群众。但是,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催粮收款等传统的工作职能没有以后,不知道“该干什么、该怎么干”了;一些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存在着“老办法不顶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的问题,不知道该如何开展工作。

同时,随着新旧体制的转变,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西部地区的多数农村基层组织运转没有经费,干部工资没有保障,这些都成为制约村级组织作用发挥的严重“瓶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凤翔实际,我们探索实施了“三抓两建一保障”机制,我们感到这一机制找准抓住了影响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突出症结,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纲举目张之策,也是保持和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先进性的现实选择。这一机制引起了各级组织的高度关注,市委组织部将这一做法作为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全市进行推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杨士秋、中央先进性教育巡查组组长敬正书等领导同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三抓两减一保障”的做法及成效

针对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深入调查分析我县基层组织现状的基础上,2005年8月,我们由县委书记赵晓明带队,县委分管领导、组织部长和3名乡镇党委书记参加赴沧州进行为期5天的考察学习,返回凤翔当日,县委主要领导立即召开了有关部门会议,成立四个调研组,研究解决措施。县委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议,听取调研情况,研究制订对策,决定从三个方面入手解决制约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深层次问题。


(未完,全文共4987字,当前显示146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